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谈初中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建设

 

【作者】 刘海平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第二民族寄宿制藏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因为学习水平、家庭环境、残疾等原因,初中阶段班级人际交往中存在着部分弱势群体。初中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容易趋向偏激逆反,人际交往中这部分学生如果长期遭受同学的冷漠,容易产生反社会倾向。关注这些群体,改善校园内、特别是班级内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教师的社会责任。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改善弱势群体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班级的几种途径。
        一、改善教师自身行为方式,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建积极的氛围。
        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的价值观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注意自己行为、形象等细节,注意尊重、关爱弱势群体,树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善解人意的形象。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示范,引导学生在交往中脱离势利,友爱尊重。
        在实践中我们不妨对教师行为中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因素进行归因,然后利用学习控制理论建立有利班级和谐人际关系的教师行为方式。原理如图:
        具体做法是:
  1、召开任课教师座谈会,提高教师对建立班级和谐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建立班级和谐人际关系这个总目标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2、教师调查摸底,合理归因,寻找影响学生平等、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教师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及与弱势学生的个别谈话,了解各科教师和班主任教师日常行为中对弱势学生关爱不够或缺乏民主、平等精神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归因,总结出教师确需整改的问题,提出整改目标和行动措施。如果是学生本人的误解,则由教师对该学生进行引导,消除误解。
        下面就是一份问卷调查及个别谈话调查的问题例子:
         A、老师会把学习差的学生安排在远离教师的角落或者把他们集中到一起吗?
         B、在课堂上很少注意学习差的学生,也很少有微笑吗?
         通过反馈,老师们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反映的内容进行整改,消除误解,树立平等、爱生的形象。
         3、根据发现的问题,教师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设计出纠正自身缺点的措施,在学生的监督下不断调整完善。
        在调查的基础上,教师们根据下列几个步骤进行整改。
        A确定教师整改目标。
        B教师进行整改。
        C测评与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重新组织学生进行测评与反馈,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奠定基础。
        D调节。调节就是教师在通过测评获得反馈信息后,自觉对行为进行调整。
        以上程序呈反复状态,一直到目标实现为止
        4、各个任课教师团结友爱、平等合作,给全体同学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施以积极的影响。
        二、关爱从细节入手,多渠道创设弱势群体学生人际交往平台
        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归因分析,学习成绩差、外来民工子弟、残疾等学生,并不一定会导致其人际交往的困难,在交往中被孤立,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同学这些缺陷导致其自信心受挫、自我封闭的,不敢交往。所以创建友好和谐的学生人际关系交往平台的重点应从转变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提升弱势学生自信心两方面努力。
        笔者设想利用学生自身的学习来相应地改变学生自身特性(弱势学生自卑、自信心不足、不敢主动交往等特性以及树立其他同学平等友爱观念),以改善班级人际关系网。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受监视学习和自主学习两类。受监视学习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势弱学生的表现;教师干预合作小组学习中的弱势学生,给予表现锻炼机会;课外学习中接受同学、家长的监督指导以及日常班级生活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教师干预和学生积极分子的干预。自主学习是一种不需要外界监视者的学习方式。
   1、培育平等、友爱理念,形成建和谐班级的共同目标
         一是利用主题班会这种形式,在老师的引导干预下,形成一种共识,班级同学之间应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友爱的一种关系。
         二是挖掘、深化课堂教育的相关平等、友爱等内容,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提升其认识。
         三是让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感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发动全班同学写班级公约,明确要求每个同学献言献策,并要求建立团结友爱、和谐的班级作为一方面的目标,这样的公约有很大的认同感。为同学们的自觉遵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创造有利弱势群体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机会,树立自信心,在获得能力的同时获得尊重 
         为了培养弱势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把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作为重点,同时提供互相帮助的平台,再辅以平等文化氛围,通过受监视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班级人际关系。具体做法是:
         A、课堂上,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多给他们以表现机会。
         B、让弱势群体多担任与他们能力相当的学生小干部,参与班级管理。
         C、加强对弱势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建立课外学习卡和互助学习本,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增进同学之间友谊。
         3、使平等、友爱、互相尊重成为全体同学良好习惯。
        (1)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教室里张贴学生制定的班级公约,以便同学们自己对照检查,组织学生建立班风纠察组,制止破坏团结现象的发生,根据需要召开主题班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使班级个体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
        让学生小组合作出好黑板报墙报,宣传友谊、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等知识,强化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构成教育的隐性课程,在合作办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让办报的学生展示能力,增强自信心。
  • 【发布时间】2014/7/30 15:36:10
  • 【点击频次】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