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巧妙激趣, 轻松作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观察; 积累; 激趣;
【正文】 作文教学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
项重要任务。而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写作
文,其作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那就是兴趣的培养。有了写作的兴趣, 才
能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所以每次的作文
教学, 如何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是
关键。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近生活,
激发写作欲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 情
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作文教学
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列宁曾说过: "没有 '
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
理的追求 "。这正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识
和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孩子们要带
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
然, 对太阳、 树木、 花朵、 云彩以及自然界
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 不仅用
智慧, 而且整个地用心灵来感知一切。因
此, 教师要有目的、 有计划、 有准备地组织
学生开展参观、 比赛、 游览及其它有益的
活动, 努力开辟第二课堂, 丰富学生的生
活, 陶冶学生的情感。如进行本学期第一
单元作文教学前, 我用了两节课时间带全
班同学到学校附近的乞巧苑参观, 然后才
写 "家乡的一处景物 "。又在写一件家务
事时, 我先布置学生洗一次碗, 然后说说
自己是怎样洗的,再把洗碗的过程写下
来。
二、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细致观察, 积
累写作素材
丰厚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积累像蜜
蜂采花, 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
发, 博览方可约取。 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没有万卷的积累, 怎有 "神
来之笔? "蒲松龄如果不是日复一日, 年复
一年地听别人讲故事而 "搜奇索异 ", 哪
来 《聊斋志异》 这部 "孤愤 "的奇书?对于
小学生来说, 虽不要求写出传世的文学佳
作, 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恐怕连一篇
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积累, 其要求就
是多多益善, "时 "不分古今, "地 "不分
中外, 既要占有正面材料, 又要占有反面
材料, 既要占有具体材料, 又要占有概括
材料。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培养学
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与运用能力外, 可适当
推介一些名著给学生, 让他们从书本上学
语言, 要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 人际交往
中留心他人的语言,搞好分类摘抄和记
录,鼓励他们在说话和写作中学以致用。
另外, 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只有
在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
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从
而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 "积理
必富而为文始佳 "的道理。平时,学生对
周围大量的人、 物、 事往往视而不见, 主要
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不懂得如
何去观察、 认识事物。因此, 教师要教育学
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
观察和认识事物。应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
学生的高级情感, 包括道德感、 美感等, 使
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 生活的感受也
会更加深刻, 更加敏感。让他们的心灵与
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通向 "
为文始佳 "的目的地。
三、 巧妙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写作
情感
"作文难 "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
碍。指导三年级学生作文, 不能采取硬性
命题的做法。小学生情感丰富, 善于想象,
易受感染,必须调整小学生的作文心境。
因此, 在指导习作时, 我根据小学生的心
理特点, 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 通过朗
读、 评论乐曲、 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
的意境中去感受, 去联想, 从而使学生入
境生情, 浮想联翩, 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
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一文时, 我先出示
课前准备好的相关照片, 然后配乐让学生
回忆父母对自己做的最感动的一件事, 最
后才开始动笔写作。这样, 学生写起作文
来就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1、 《湖南教育》2001. 1湖南
2、 《中学语文园地》2002. 5河南大学
项重要任务。而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写作
文,其作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那就是兴趣的培养。有了写作的兴趣, 才
能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所以每次的作文
教学, 如何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是
关键。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近生活,
激发写作欲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 情
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作文教学
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列宁曾说过: "没有 '
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
理的追求 "。这正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识
和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孩子们要带
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
然, 对太阳、 树木、 花朵、 云彩以及自然界
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 不仅用
智慧, 而且整个地用心灵来感知一切。因
此, 教师要有目的、 有计划、 有准备地组织
学生开展参观、 比赛、 游览及其它有益的
活动, 努力开辟第二课堂, 丰富学生的生
活, 陶冶学生的情感。如进行本学期第一
单元作文教学前, 我用了两节课时间带全
班同学到学校附近的乞巧苑参观, 然后才
写 "家乡的一处景物 "。又在写一件家务
事时, 我先布置学生洗一次碗, 然后说说
自己是怎样洗的,再把洗碗的过程写下
来。
二、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细致观察, 积
累写作素材
丰厚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积累像蜜
蜂采花, 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
发, 博览方可约取。 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没有万卷的积累, 怎有 "神
来之笔? "蒲松龄如果不是日复一日, 年复
一年地听别人讲故事而 "搜奇索异 ", 哪
来 《聊斋志异》 这部 "孤愤 "的奇书?对于
小学生来说, 虽不要求写出传世的文学佳
作, 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恐怕连一篇
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积累, 其要求就
是多多益善, "时 "不分古今, "地 "不分
中外, 既要占有正面材料, 又要占有反面
材料, 既要占有具体材料, 又要占有概括
材料。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培养学
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与运用能力外, 可适当
推介一些名著给学生, 让他们从书本上学
语言, 要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 人际交往
中留心他人的语言,搞好分类摘抄和记
录,鼓励他们在说话和写作中学以致用。
另外, 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只有
在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
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从
而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 "积理
必富而为文始佳 "的道理。平时,学生对
周围大量的人、 物、 事往往视而不见, 主要
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不懂得如
何去观察、 认识事物。因此, 教师要教育学
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
观察和认识事物。应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
学生的高级情感, 包括道德感、 美感等, 使
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 生活的感受也
会更加深刻, 更加敏感。让他们的心灵与
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通向 "
为文始佳 "的目的地。
三、 巧妙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写作
情感
"作文难 "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
碍。指导三年级学生作文, 不能采取硬性
命题的做法。小学生情感丰富, 善于想象,
易受感染,必须调整小学生的作文心境。
因此, 在指导习作时, 我根据小学生的心
理特点, 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 通过朗
读、 评论乐曲、 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
的意境中去感受, 去联想, 从而使学生入
境生情, 浮想联翩, 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
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一文时, 我先出示
课前准备好的相关照片, 然后配乐让学生
回忆父母对自己做的最感动的一件事, 最
后才开始动笔写作。这样, 学生写起作文
来就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1、 《湖南教育》2001. 1湖南
2、 《中学语文园地》2002. 5河南大学
- 【发布时间】2014/7/30 15:36:44
- 【点击频次】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