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三注意”

 

【作者】 逯启龙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历来是许多同学最惧怕、最头痛、最不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才能消除同学们“怕”的心理,增强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喜欢数学课,想上数学课,乃至热爱数学呢?就本人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抓好以下“三注意”。
   一、“注意”课题的导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题的引入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教学上,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探究中去,进而产生对数学的喜爱。所以课题的引入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并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力为出发点。不能千篇一律,以下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1、悬念法
   悬念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起,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上课伊始,可根据所教内容的性质及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如:我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先组织学生猜数字游戏:“同学们,老师能猜中你们中每一个人所想的数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不信!”“那就试试看,只要你们把自己所想的数字除以2再减去1,把计算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们所想的数字是多少。”一位同学很快说出一个数字4,我马上猜出这位同学所想的数字是10,这位同学马上说:“老师猜得对!”另一位学生报上一个数字6.5,我脱口而出:“是15!”这时同学们议论开了,“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接着让同学们相互试着猜,很快他们找到了“诀窍”。“原来如此,只要把这个数字加上1后,再乘以2便是所想的数字!”当学生的兴趣正浓时,我适时地进行点拨:“你们每个人所想的数字,可以用一个未知数X来表示,那么我猜第一个同学所想的数字问题,可写成这样一个等式:X÷2-1=4,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解的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进而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于课堂教学中。
      2.情景法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设疑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 在学习时, 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如:我在引入概率这一章时,我了解到同学们非常喜爱玩扑克,于是从玩扑克入手,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副扑克有54张,那么你们从一副扑克中随意抽取一张能得到红桃K的机会有多大呢? 从而引出新课内容。这样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知,符合探求知识的规律,这样的安排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方法、事例及语言
   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老师的教法得当,所举的事例能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加上讲解幽默风趣、语调和谐,就能够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于课堂教学中。
   1、教学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设计。如果方法设计得当,就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教学事例。课堂教学中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有关事例,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问题的讨论中去。
   3、课堂教学的语言。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力求精炼、准确、形象深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大家都知道,同样一个内容有的人讲起来引人入胜,百听不厌,而有的人讲起来枯燥无味,毫无吸力。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以数字、计算、推理证明为主的,本身就非常的单调、枯燥。这就更要求数学教师讲求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抑扬顿挫,能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缓解持续紧张对思维能力的抑制;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消除课堂中沉闷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讲解时,遇重点部分可以适当加重调值,放慢语速;次要部分可以适当降低调值,加快语速。切忌一节课“一个”语速,“一个”调值。
   三、“注意”课后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课末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末小结得好,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课后积极思维。作业布置得当,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末小结时,通过教师“画龙点睛”将所学知识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所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一些与本节和后续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可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离开课堂。使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延伸到课余,促使学生兴趣、爱好向稳定性发展。因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节课的小结和作业的布置。小结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富有气味性,;作业应“精”而“少”,富有针对性。
   当然,要想让同学们喜欢数学课,想上数学课,并不是一朝一夕或上好一两节课就能够办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学生的老师和朋友。
  • 【发布时间】2014/7/30 15:45:23
  • 【点击频次】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