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美文是改出来的——浅谈作文的修改

 

【作者】 李新平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永红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文,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更加怕改。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学生练习写作时收肠刮肚,绞尽脑汁却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老师批改作文时,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苦不堪言。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直面作文教学,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强化作文批改的艺术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方法之一。
        一、注重鼓励,激发差生写作兴趣。
        写作质量比较差的学生,写作的水平长期偏低,已失去了对作文的热情和自信心,或刚学写作,缺乏积累和经验。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评价——批改这一重要手段,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提高。针对这类学生中的不同情况,具体做法也应有所不同。
        如一篇作文写得平平淡淡,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与病句,过渡也不自然,小毛病不少,但从总体上看, 还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则给予“习作写得有头有尾,主体部分清楚”等一类肯定的评语。
        总之,对这类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偏爱一点。评价时,决不要吝啬,应多使用一些赞语,千方百计激发出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迸发出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在获得低层面上的喜悦后,获得高一层次的成功。
        二、含蓄批评,引导优生立意高远。
        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其作文经常获得教师的好评和同学的赞扬,心中往往产生骄满之情,久而久之轻狂态度流于笔端。对于这类学生必须使其清醒、冷静。
        要让学生懂得“文章之道,立意是本”的道理。一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当今社会由于金钱万能而私欲横流,贪官污吏的腐败,使百姓怨声载道……”。这篇“随”辞锋之犀利,言语之激烈,是学生作文中不多见的。从中也反映出该学生看问题偏激,思想方法片面,所以必须严肃给予批评。为此我作了这样的眉批:“何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小片乌云难道能永远遮住太阳的万丈光芒?切不可以偏概全。”总批是:“本文立意有误,不要陷入政治思想上的盲区,要学一点唯物辩证法,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事后,这位学生要求重写一篇观点正确的文章。
        三、当面批改,高效提升写作水平。
        常用的书面批改法,尽管教师常常费尽心思,力图指正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但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况且时间间隔较长,不利于与学生沟通,及时指正。因此,作为书面批改形式的补充——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作文进行边分析边批改的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这种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良多,进步快。
        面批法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
        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四、学生互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互改,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具体操作时,一是要确定和教会评改方法,大致分为字体和标点(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在原文中订正)、内容(是否鲜明、集中、突出)、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人物(形象是否丰富,性格是否合乎情节)、结构(是否完整,构思是否新巧)等。
        二是四人为一组,每人先浏览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确定一篇自以为能改出点“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四人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有一个同学在作文《秋天》的互评中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以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 【发布时间】2014/8/30 10:20:52
  • 【点击频次】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