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作者】 张 蓉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从过去单纯地传授知识与技能而过渡到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要以教师为中心而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从而有效地开展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是其中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昵?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创设宽松教学环境,让其思想动起来
  教师应时刻让学生明白,课堂是他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场所,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他们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要对学生和言悦色,循循善诱,以平等之心待人,用宽容之心相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从而创设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的思想就自由而活跃,没有压抑、拘紧,便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巧设问题情境,让其思维动起来
  设置问题情境,用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从而达到加深理解之目的。如在讲授完“残酷的奴隶制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课)的内容后,我马上提出问题:“你认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通过讨论知道了尽管奴隶制度残酷,但物质远比原始社会丰富,生产力水平也比原始社会高得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道理,培养了学生辩证地、发展地、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社会形态的认识。
  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其口动起来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抽读等让学生口动起来,既可让个别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让知识在朗读中得到理解、记忆和强化。
  四、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让其手动起来
  在课堂上可适时分发一些学习卡片,让学生








  归纳、概括出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因、表现、影响,或者完成历史填空图表,使他们的手动起来。如在教学世界历史第一册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这一课时,讲授完三大宗教的内容后,就可让学生完成三大宗教比较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积极讨论、认真思考、动笔填写等活动既加深了对三大宗教的理解、把握,又培养、提高了对相似历史事件的分析、辨析能力。
  五、适时组织小表演,让学生完全动起来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编自演相声、小品或课堂短剧,让枯燥的历史记载变幻成直观、形象的表演,如中国历史里的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这部分内容,虽有具体描述,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人不够具体形象,如让一部分同学表演一下大泽乡起义的全过程(遇雨误期——分析、策划——杀尉起义)就既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让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这一教学重点有了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对其革命首创精神也有了深入理解,达到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一目的。
  六、分工合作交流置疑,让学习小组集体动起来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别承担一部分学习内容(或一个课题)的学习探究任务,随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所承担的内容(或课题)进行深入探究学习再推选几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汇报(讲述),并通过答问解疑的方式来与其它小组交流,随后也分享其它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培养团队精神,共享学习成果、快捷高效学习这一教学目的。如在教学中国历史第四册《蒋家王朝的覆灭》中“三大战役”这一部分时,就可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承担辽沉、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学习探究任务,随后各派代表上讲台讲述并解答其它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提供帮助、补充,并作小结与评价,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真正地成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又培养、提高了各种能力。
  七、组织课堂大讨论、知识抢答,让全班同学一齐动起来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通过知识竞赛、快速抢答、课堂大讨论、全班大辩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主动投入,激情参与,让思维与思维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灵光,从而达到培养提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并在各种历史现象之问,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融汇贯通,古为今用之目的,如在《秦末农民战争与秦的灭亡》一课中讲完楚汉之争后,就可用一个开放性问题“假如你是汉王刘邦,你将如何来治理国家’’来引发全班大讨论,学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各方面来回答、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既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并兼顾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态度教育。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了起来,主动参与,激情投入,富有成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4/8/30 10:27:34
  • 【点击频次】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