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 ;
【正文】为了适应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园林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实施“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就是把真实的任务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去深刻理解、掌握课本上的抽象知识,明确知识的价值,体验任务完成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职业活动为导向,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训练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突出其能力培养,实现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课程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的目标。
一、概念界定
“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全课程教学活动以工作项目,相对应的实习性工作任务带动整个课程教学。教学情景设置在学校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生产单位,学生在系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过程中,通过资讯、讲解、自主学习,制定项目计划、完成项目报告、归纳点评、总结掌握园林岗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理论依据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
三、运行过程
(一)确定园林专业试行“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减少理论教学中论述性、演绎性知识,增加职业性知识和应用性技能;减少假设性知识、学说性理论、验证性实验,增加实用性知识、成熟的技术和综合性实践;减少观察性、参观性实习,增加操作性、生产性、顶岗性实训。
“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为宗旨,教、学活动必须作为载体和目标,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教学中推动做,在做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
(二)编写与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
教材编写原则:在教材编写上,突出课程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生产环节工艺流程,工作程序为教学环节,以专业课程,教学模块为教学特征,从内容,教学环节,形式上淡化学科性突出职业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实践性,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习实训与项目结合起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学结合等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程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
1.考核评价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不仅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评价,而且还注重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的评价;不只注重结果考核还注重过程考核,不仅看测试成绩还要看任务过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小组同学和学生本人都可以评价。因此做到了四化。即:评价维度过程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方法合理化。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考核。
2.考核评价方式与方法
(1)结合园林工作岗位初、中级职业标准的要求,采用工作任务流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重点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考核形式包括课堂提问、实践操作、课后作业、实习成果评比阶段测验等。同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心、道德规范和安全意思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考核方式:过程考核+结果考核。
过程考核
每个项目(或任务)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自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该项目成绩为学生自评(30分)+组长评价(30分)+教师评价(40分)。所有的项目(或任务)完成后,各项目(或任务)成绩取平均值得70%作为总成绩的第一组成部分。
结果考核
结果考核包括技能考核和期末考评。
技能考核:学期末由教师祖师技能操作考核,每位学生以随机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内容,教师综合评定后给出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期末考评:工作过程知识的测试(试卷、网上测试、口试),占总成绩的20%。
总成绩=过程考核(70%)+技能考核(10%)+期末考评(20%)
(五)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队伍,教学及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全部由专兼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双职称”,学生“双证书”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企业建立起互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和培训人员创建生产性实践教学环境,营造与企业一致的职业氛围。加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管理内涵建设,提升实训效果。做好校内实训场所开放式管理工作,提高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实训基地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加大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将企业兼职教师的选聘、教师顶岗实践、外聘专家、科研项目开发等内容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利用相结合,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效果。使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强化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和训练场所。
备注: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省重大项目+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问题的研究+QDA1211004”
一、概念界定
“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全课程教学活动以工作项目,相对应的实习性工作任务带动整个课程教学。教学情景设置在学校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生产单位,学生在系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过程中,通过资讯、讲解、自主学习,制定项目计划、完成项目报告、归纳点评、总结掌握园林岗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理论依据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
三、运行过程
(一)确定园林专业试行“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减少理论教学中论述性、演绎性知识,增加职业性知识和应用性技能;减少假设性知识、学说性理论、验证性实验,增加实用性知识、成熟的技术和综合性实践;减少观察性、参观性实习,增加操作性、生产性、顶岗性实训。
“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为宗旨,教、学活动必须作为载体和目标,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教学中推动做,在做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
(二)编写与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
教材编写原则:在教材编写上,突出课程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生产环节工艺流程,工作程序为教学环节,以专业课程,教学模块为教学特征,从内容,教学环节,形式上淡化学科性突出职业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实践性,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习实训与项目结合起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学结合等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程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
1.考核评价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不仅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评价,而且还注重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的评价;不只注重结果考核还注重过程考核,不仅看测试成绩还要看任务过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小组同学和学生本人都可以评价。因此做到了四化。即:评价维度过程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方法合理化。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考核。
2.考核评价方式与方法
(1)结合园林工作岗位初、中级职业标准的要求,采用工作任务流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重点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考核形式包括课堂提问、实践操作、课后作业、实习成果评比阶段测验等。同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心、道德规范和安全意思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考核方式:过程考核+结果考核。
过程考核
每个项目(或任务)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自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该项目成绩为学生自评(30分)+组长评价(30分)+教师评价(40分)。所有的项目(或任务)完成后,各项目(或任务)成绩取平均值得70%作为总成绩的第一组成部分。
结果考核
结果考核包括技能考核和期末考评。
技能考核:学期末由教师祖师技能操作考核,每位学生以随机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内容,教师综合评定后给出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期末考评:工作过程知识的测试(试卷、网上测试、口试),占总成绩的20%。
总成绩=过程考核(70%)+技能考核(10%)+期末考评(20%)
(五)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队伍,教学及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全部由专兼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双职称”,学生“双证书”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企业建立起互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和培训人员创建生产性实践教学环境,营造与企业一致的职业氛围。加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管理内涵建设,提升实训效果。做好校内实训场所开放式管理工作,提高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实训基地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加大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将企业兼职教师的选聘、教师顶岗实践、外聘专家、科研项目开发等内容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利用相结合,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效果。使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强化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和训练场所。
备注: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省重大项目+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问题的研究+QDA1211004”
- 【发布时间】2014/8/30 10:34:53
- 【点击频次】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