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生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母元莉

【机构】 四川省剑阁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日积月累。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日积月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仅凭几节语文课,就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很难的,也是不可能的。有人曾说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要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懂得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另外仅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能提高阅读能力。鲁迅说过:“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对这一点是有着广泛的共识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对学习才有更大的帮助。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活动等等,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学生随时可以拿到一张报、一本书来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走进他们的生活。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朗读有切身的体会,假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假如不读,学生就无从感悟文章;假如不读,学生就难以理解文章。所以,我认为——不读,就不是语文课。朗读是学习语言,驾驭语言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大声的读,才能读准字音,读出语感,读出情感,才能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才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这方面的益处,大家都有亲身的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知道学生能够把课文读出来,有感情地读出来,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再创造。不同的人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情,能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还要注重朗读的过程和效果,一定要做到读前有指导,读后有评价。朗读必须到位,必要的时候要一字一腔地教,一字一腔地练,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去体验、去感悟,从而受到熏陶感染。一般来说,自由读、个别读可以放在文本解读之后,通过朗读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让理性认识得到深入。
        加强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但是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讲代读,以分析代欣赏,在文本分析过程中,过分注重自己的讲,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读书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其次,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研究词句、语言和修辞,体味语句的本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和能力的乐趣。
        初中教师要运用语文阅读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对书本的阅读,还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对书本的阅读的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旧的模式下,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时候的教师往往会出现独裁的一面。新的教学改革出现了要尊重人才的自主性,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对比论证中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学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在学问中寻找一种爱好。中学生的课程很多,该如何提高阅读水平?这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发表看法,最后总结阅读的问题所在,由教师给予解答,通过多方对话,互相交流,学生就能收到很好的阅读学习的效果。教师在为学生解答疑难中,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这对教师本身的知识也是一种挑战,因此,这就在无形中给教师一种压力和鞭策,促进教师不断的探究新的阅读知识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自主性课外阅读兴趣的动力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促进课外阅读掀起高潮。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要学生就同一类型课外篇目以各种形式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并以答题方式考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还促进了课外阅读的开展。又如: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两到三周举行一次,请学生观摩、评论,并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还让荣誉获得者介绍经验,以便共同提高。再如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还要复述、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此外,还可举行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智力抢答等,让学生不断体会课外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动力。检查、督促、评价是促进自主性课外阅读的有力保证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督促、评价,以促使学生形成课外阅读习惯。成立班级阅读小组,制定小组阅读规章,读书笔记检查制度等,以便更好地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发现好的典型,要及时表扬、评价,以激发学生读的热情。这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力保证。 
        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还有许多方法,这里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 【发布时间】2014/8/30 10:42:16
  • 【点击频次】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