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教改之路
【关键词】 ;
【正文】我校的教学改革在吸收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围场天卉中学、围场卉原中学教学改革经验和郭思乐生本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校情校际,经过五年的艰辛探索和教学实践,到目前为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二中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即“4623”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模式。“4”是指四种课型,即预习展示课、探究展示课、单元展示课、试卷讲评课。“6”是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质疑提升、达标检测、反思小结。“2”是指两种课堂,即小课堂和大课堂。“3”是指课堂教学要达到的三个层级,即教师引领式的学习课堂、教师半扶半放式的学习课堂、学生自主式的学习课堂。
为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在导学案的质量上下功夫、小组建设上下功夫、评价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学生自学时有渴望得到知识的欲望,合作学习时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激情、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时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人格得到尊重。
一、导学案的编制
1、学期整合教材知识体系。为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打破原有教材章节限制、知识编排结构,站在教材之上,积极审视教材,融入自己的智慧,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2、导学案必须依据重新整合的教材来编写。教材编写组成员学期初要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和讲解,备课组长给学科教师分配编写任务,保证学案按时印刷和使用。
3、导学案编制流程。主备人提前10天独立完成初稿—学科组集中研究初稿—主备人修改完善—学科组每人试做、发现问题并完善—主备人再次修改完善—学科组长或学科主任审核印刷。
4、导学案内容比例分配。10%的知识是复习,30%的以旧代新,50%的新知识,10%的归纳小结、变式、拔高或延伸。
二、小组建设和学习流程
(一)小组建设
1、小组划分可分为四人组或六人组。四人组的组建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异质结对”。六人组的组建原则是“组间同质、做内异质、同质结对”。
2、小组划分保持相对稳定。组内成员根据月考成绩可以升降,如A可以降到B或C或D,D可以升到C或B或A。
3、组内成员都应相应的职务。如学习组长、常务组长、记录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等。成员职务根据综合表现变化情况可以适时进行调整。
4、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或随时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培训时内容要全面、突出重点,让他们都清晰的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5、组内教师或学科教师要整体联动、协调发展。不能有的教师使用学习小组、有的教师不使用学习小组。不能有领导听课时就使用学习小组,没用领导听课时就不使用学习小组。
6、班主任要帮助小组制定组名、组规、祖训和整体发展目标,学科教师要帮助小组制定学科发展目标。
(二)学习流程
1、课堂时间分配。10%的时间复习旧知识,预热目标,导入重难点,用5分钟的时间。30%的时间讨论合作交流,用12分钟的时间。50%的时间点评、提升、交流与碰撞,用23分钟的时间。10%的时间小结归纳,变式、测评、拔高或延伸,用5分钟的时间。
2、师生互动达到的效果。10%的学生(特优生)通过预学掌握全部知识,30%的学生(优秀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全部知识,50%的学生(良好生)通过展示、点评、互动质疑掌握全部知识,10%的学生(及格生)通过归纳小结、测评掌握全部知识。
三、小组评价
1、评价手段要多元化。如即时性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称号式评价、明星式评价、课堂常态评价、课外常态评价、月考评价等。
2、评价要坚持经常化。每一节课有评价,每一周有评价,每半个月有评价,每一个月有评价、每半学期有评价,每学期有评价、每学年有评价。
3、评价主体要广泛。不但对小组要评价,还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同时要赋予相应的称号和发给奖状。
4、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多表扬,少批评。切忌暗箱操作,更不能营私舞弊。同时要给小组和组内成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奋斗目标。
为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在导学案的质量上下功夫、小组建设上下功夫、评价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学生自学时有渴望得到知识的欲望,合作学习时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激情、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时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人格得到尊重。
一、导学案的编制
1、学期整合教材知识体系。为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打破原有教材章节限制、知识编排结构,站在教材之上,积极审视教材,融入自己的智慧,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2、导学案必须依据重新整合的教材来编写。教材编写组成员学期初要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和讲解,备课组长给学科教师分配编写任务,保证学案按时印刷和使用。
3、导学案编制流程。主备人提前10天独立完成初稿—学科组集中研究初稿—主备人修改完善—学科组每人试做、发现问题并完善—主备人再次修改完善—学科组长或学科主任审核印刷。
4、导学案内容比例分配。10%的知识是复习,30%的以旧代新,50%的新知识,10%的归纳小结、变式、拔高或延伸。
二、小组建设和学习流程
(一)小组建设
1、小组划分可分为四人组或六人组。四人组的组建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异质结对”。六人组的组建原则是“组间同质、做内异质、同质结对”。
2、小组划分保持相对稳定。组内成员根据月考成绩可以升降,如A可以降到B或C或D,D可以升到C或B或A。
3、组内成员都应相应的职务。如学习组长、常务组长、记录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等。成员职务根据综合表现变化情况可以适时进行调整。
4、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或随时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培训时内容要全面、突出重点,让他们都清晰的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5、组内教师或学科教师要整体联动、协调发展。不能有的教师使用学习小组、有的教师不使用学习小组。不能有领导听课时就使用学习小组,没用领导听课时就不使用学习小组。
6、班主任要帮助小组制定组名、组规、祖训和整体发展目标,学科教师要帮助小组制定学科发展目标。
(二)学习流程
1、课堂时间分配。10%的时间复习旧知识,预热目标,导入重难点,用5分钟的时间。30%的时间讨论合作交流,用12分钟的时间。50%的时间点评、提升、交流与碰撞,用23分钟的时间。10%的时间小结归纳,变式、测评、拔高或延伸,用5分钟的时间。
2、师生互动达到的效果。10%的学生(特优生)通过预学掌握全部知识,30%的学生(优秀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全部知识,50%的学生(良好生)通过展示、点评、互动质疑掌握全部知识,10%的学生(及格生)通过归纳小结、测评掌握全部知识。
三、小组评价
1、评价手段要多元化。如即时性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称号式评价、明星式评价、课堂常态评价、课外常态评价、月考评价等。
2、评价要坚持经常化。每一节课有评价,每一周有评价,每半个月有评价,每一个月有评价、每半学期有评价,每学期有评价、每学年有评价。
3、评价主体要广泛。不但对小组要评价,还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同时要赋予相应的称号和发给奖状。
4、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多表扬,少批评。切忌暗箱操作,更不能营私舞弊。同时要给小组和组内成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奋斗目标。
- 【发布时间】2014/8/30 14:04:44
- 【点击频次】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