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思想品德课激发学习兴趣探究

 

【作者】 多 嘎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拟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个方面阐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 激发兴趣 探索实践
  思想品德课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位置。但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容乐观,在课堂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激情洋溢,但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能够认真听课的学生少之又少,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辛苦,可是收效甚微,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老师这一节课讲些什么,究其原因,就是思想品德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毫无兴趣。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融洽课堂氛围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通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来,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逐渐形成,并日趋稳固。相反,如果不尊重学生,教师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以命令的口吻进行教学与交流,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只能是越走越远,学生见老师敬而远之。我们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营造开放、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才能加强课堂互动,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不断地受到鼓励,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知。如讲《消费者的权益》时,可在课堂上进行这样一次课堂剧,由老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在行使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的过程中与营业员发生争吵,让其他同学帮忙如何合理地处理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更易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现在的教材纯知识性的理论越来越少,越来越注重与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平时多收集相关的资料,注重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在具体的教学中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情境下学习,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可以引入这样的例子,塑料袋用起来非常方便,人们已经习惯了有塑料袋的日子,但是,作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的弊病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限制使用塑料袋的规定。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由于这一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对此非常熟悉,这样导入新课,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因为事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所以听起来饶有兴趣,如此教学,既利于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又易于学生理解此课内容,同时也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习惯的好机会。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集图片、音乐、动画于一体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图文声像来展现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有发散思维,很少提出有创造性的、新颖的问题,是典型的“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的引导者。学生也不能一味地唯教师论、唯课本论,在课堂中要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授《网络交往新空间》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愿报名组成正反两方,其余同学作评委,采用辩论会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听说这节课由他们支配,热情高涨,都踊跃报名,全班同学课前都积极准备,去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收集相关的事例。课堂上,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各执一词,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正反两方不相上下,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再让同学们总结网路的利与弊,由于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及课上的积极参与,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教师再因势利导,对正确观点进行肯定,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引导。实践证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浓厚,对知识的理解得快,掌握得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只有课前精心准备,细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抓住学生的心理,与学生真心交朋友,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有待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6
  • 【发布时间】2014/8/30 14:07:12
  • 【点击频次】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