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三分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改革从形式到内容。教育改革从课堂教学开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三分化”,指语文教学的三个方面,即学教案编写、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每个方面又分别分为三个部分来实行,以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
关键词:小组合作 三分化 学教案 课堂教学 教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须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先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规矩,再个性发挥,从而才能创新!所以我的语文教学实行“三分化”。
一、学教案编写“三分化”
我们实行了“学”、“教”案合一的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行导学案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循序渐进,我们语文学科学教案编写主要分成三部分:
(一)自主学习
指学生在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预习之后,要尝试性地解决生字词、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和部分课后题,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作自己的难点,以备小组讨论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
(二)合作探究
围绕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3-5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再补充、讲解。
(三)当堂测试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题量不宜过大,注意突出重、难点。题目设置应考虑到基础知识与能力提高、课内知识与课外拓展的结合,尽量应考虑到与中考衔接的习题。当堂反馈,促进师生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分化”的学教案导学,使师生在课前准备充分!
二、课堂教学“三分化”
我校参加了宜宾市翠屏区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每班按6—7人不等,按学生差异分好小组,选出负责任的组长。对一些基本任务的检查,组长就可带领本组完成。对独立思考之后的讨论,可逐个组员发言,或自由发言,形式不一。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语文是有好处的。因为学习语文,对一些文本的理解,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讨论的过程,不仅是集思广益的过程,还是一个锻炼有组织的口语表达的绝好的机会!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形式到内容。语文课堂导入,简明得体、富有情趣、饱含感召力,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在学教案的引导之下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整体感知
主要针对的是:字词、文章脉络。对于已经学了六年语文的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他们是可以自己做的,而且是应该会做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千万不要代劳,只要督促他们做就行,否则就会让学生养成依赖习惯,不会自己主动解决。对于预习任务展示,可以分小组在黑板上演示,也可口语表述,也可同桌之间问答,也可组内交流等。学生展示,不同组的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二)精品细析
主要是展示提升。精读课或课文的精读部分关键是授之以法,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课文。例如怎样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写作特点、思想意义等。要教会学生分析这一类文章的方法,增长学生自读的本领。
(三)拓展迁移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高分低能”就是这样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改掉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达到巩固、运用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分化”的课堂教学,使师生课堂尽显精彩!
三、教学方法“三分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是前提,“不教”是目的,教的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更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欲以“不教”之手段达到“不需要教”之目的,是绝对不可能的。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将二者统一起来。
(一)入格教学法
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学习方法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对于我们宜宾上江北五初中而言,可谓是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生源复杂,进城务工子女、占地农转非子女较多,民办小学校来的学生多,而民办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可能不是很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如果盲目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结果可能不堪想象。于是,我在语文课堂上首先采用的就是入格教学法。所谓的“入格”,自我的理解就是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每一种相同类型的文章又采用的较为固定的方式,便于学生今后的自学和组内讨论。
(二)尝试教学法
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学生没有体验、参与、探究,不快乐,厌学。而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学教案导学,让学生先尝试自学,再尝试小组内对学,群学,最后尝试在班上展示交流。这时赢得的那阵阵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三)创新教学法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才可能有的,如果连基础的学法都不知道,何来创新?每种文体虽然有固定的模式去分析,但上课形式是可以多样化,如诗歌单元我们可以采用小组朗诵比赛形式,戏剧单元我们可以采用分小组表演形式;作文教学可以融入散文中的句、段仿写开始,小组互评互改等。这种多元化、创新型学习形式,才能无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组合作“三分化”的语文教学,促成了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体参与,教学相长!
关键词:小组合作 三分化 学教案 课堂教学 教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须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先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规矩,再个性发挥,从而才能创新!所以我的语文教学实行“三分化”。
一、学教案编写“三分化”
我们实行了“学”、“教”案合一的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行导学案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循序渐进,我们语文学科学教案编写主要分成三部分:
(一)自主学习
指学生在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预习之后,要尝试性地解决生字词、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和部分课后题,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作自己的难点,以备小组讨论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
(二)合作探究
围绕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3-5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再补充、讲解。
(三)当堂测试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题量不宜过大,注意突出重、难点。题目设置应考虑到基础知识与能力提高、课内知识与课外拓展的结合,尽量应考虑到与中考衔接的习题。当堂反馈,促进师生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分化”的学教案导学,使师生在课前准备充分!
二、课堂教学“三分化”
我校参加了宜宾市翠屏区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每班按6—7人不等,按学生差异分好小组,选出负责任的组长。对一些基本任务的检查,组长就可带领本组完成。对独立思考之后的讨论,可逐个组员发言,或自由发言,形式不一。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语文是有好处的。因为学习语文,对一些文本的理解,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讨论的过程,不仅是集思广益的过程,还是一个锻炼有组织的口语表达的绝好的机会!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形式到内容。语文课堂导入,简明得体、富有情趣、饱含感召力,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在学教案的引导之下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整体感知
主要针对的是:字词、文章脉络。对于已经学了六年语文的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他们是可以自己做的,而且是应该会做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千万不要代劳,只要督促他们做就行,否则就会让学生养成依赖习惯,不会自己主动解决。对于预习任务展示,可以分小组在黑板上演示,也可口语表述,也可同桌之间问答,也可组内交流等。学生展示,不同组的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二)精品细析
主要是展示提升。精读课或课文的精读部分关键是授之以法,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课文。例如怎样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写作特点、思想意义等。要教会学生分析这一类文章的方法,增长学生自读的本领。
(三)拓展迁移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高分低能”就是这样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改掉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达到巩固、运用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分化”的课堂教学,使师生课堂尽显精彩!
三、教学方法“三分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是前提,“不教”是目的,教的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更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欲以“不教”之手段达到“不需要教”之目的,是绝对不可能的。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将二者统一起来。
(一)入格教学法
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学习方法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对于我们宜宾上江北五初中而言,可谓是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生源复杂,进城务工子女、占地农转非子女较多,民办小学校来的学生多,而民办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可能不是很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如果盲目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结果可能不堪想象。于是,我在语文课堂上首先采用的就是入格教学法。所谓的“入格”,自我的理解就是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每一种相同类型的文章又采用的较为固定的方式,便于学生今后的自学和组内讨论。
(二)尝试教学法
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学生没有体验、参与、探究,不快乐,厌学。而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学教案导学,让学生先尝试自学,再尝试小组内对学,群学,最后尝试在班上展示交流。这时赢得的那阵阵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三)创新教学法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才可能有的,如果连基础的学法都不知道,何来创新?每种文体虽然有固定的模式去分析,但上课形式是可以多样化,如诗歌单元我们可以采用小组朗诵比赛形式,戏剧单元我们可以采用分小组表演形式;作文教学可以融入散文中的句、段仿写开始,小组互评互改等。这种多元化、创新型学习形式,才能无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组合作“三分化”的语文教学,促成了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体参与,教学相长!
- 【发布时间】2014/9/29 10:52:01
- 【点击频次】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