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讨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讲解的新思路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完形填空的讲评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英语完形填空的讲评入手,探讨提高英语完形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高效科学的讲评完形填空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 完形填空 课堂主体 活动呈现
完形填空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是一种既要求有正确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要求有扎实的语法、词汇和文化知识积累,是一种全面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都可想而知。在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扰。学生每次做完形填空时,我也会有这样的疑虑与困惑:这篇文章基本不受生词的限制,选项中的单词也都熟悉,可是为什么就是选不出正确答案呢?就我而言,完形填空可不仅仅是认识词汇就能解决的,它有着自己的设空特点。教师也需要认真研究,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题型,从而提高阅读与解题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教师对完型填空的特点与答题技巧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完形填空的五种考点:语法、词意的辨析、固定搭配、上下文的牵制、常识与逻辑。完形填空的理想做题步骤:品读首句,启示全文;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瞻前顾后,先易后难;复读全文,检查答案。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前后呼应法,转折法,同义复现法,绝对矛盾法,明示暗示法等等。考试前的临场技巧:注意自己的做题步骤;锁定明处的呼应;洞察暗处的牵制;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先熟后生,杜绝盲目。
在教师把完形填空的特点、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阐释的很清晰,学生对其都已经很熟悉的情况下,却仍旧无法高效地完成各个选择,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另外,每次在讲完形填空时,教师会认为有好多知识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是虽然讲了,但学生却收获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下就一直思考:到底该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些问题正是值得我们反思与研究的地方。就我个人而言,学生缺乏的是对整篇文章的构建框架的认识,缺乏的是对细节的理解,缺乏的是对常识的认知应用。鉴于这种前提下,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换种新思路来讲解完形填空,不仅让学生在答题技巧上有所收获,更要让学生学会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划分,除此之外,更要关注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细节理解及对语言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解决措施
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言,我们经常采取这样的措施:因为每个班都有小组的划分,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无论是评价还是讨论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可行性,操作性也很强。所以在讲评时,老师会给小组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彻底地讨论,然后把不确定的内容记录下来。之后教师会根据情况决定是自己讲解,还是小组之间相互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是一名引领者与指导者,而学生间的交流远比师生间的交流更顺畅有力。当然这是先从答案的角度来让学生自己理解这篇文章。而在这之前,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考虑文章的具体信息,把这篇短文改编成各种各样的学生可以参与的活动。等小组进行完初步的讨论之后,教师会把之前改编的相关活动呈现给学生,再次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文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设置相关的问题2.摘录优美句式供学生欣赏3.英译汉与汉译英的翻译练习4.句式模范活动5.判断正误的练习 6.文章或段落主旨大意的概括练习7.根据文章填空的活动8.用表格的形式获取文章详细信息的活动 9.同义句替换的练习等等。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透彻理解文章相关内容而设计的。所有的活动都始终抓住文章本身,学生必须联系“双语境”来判断,既大语境——全文中心和基调,小语境——空格前后句子所构成的语境;再根据前有伏笔后有呼应的思路去理解文章。改编的主要目的是:1.让学生在做活动的过程中彻底理解文章及作者的写作意图。2.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练习中,体会文章的构建,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与段落间的衔接3.给学生一次范例,通过这种形式得到启发,他们完全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拓展自己的词汇量,掌握自己需要的语言知识点。这种讲解完形填空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对备课提出了更严谨的要求,该怎样设置活动,设置什么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章,学到东西。但就我个人而言,学生绝对受益匪浅。
三、呈现效果
在呈现这种讲完型的思路时,自己的内心是很得意的。因为呈现效果非常棒,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且接受的很好,绝对比教师单纯地讲或是对答案要好的多。这就是一个阅读---理解,再阅读---再理解的过程。我也坚信做成导学案,呈现效果会更好。
四、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我们做完形填空题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复读全文验证答案”。题目做完以后,我们要把‘完形’后的全文再读一遍,看看是否‘完义’,检查自己对全文的理解是否准确,情节发展是否合理,全文前后上下是否符合逻辑,验证自己完形的答案是否能使全文贯通流畅,如果读起来流畅而通顺,说明既完形又完义;反之,则说明我们对文章还没有完全理解,也就是说虽然完形了,但还没有完义,必须重新推敲已填答案。此外,还要从语法上看句子是否主谓一致,特别要注意非谓语动词是否与主语一致,时态是否前后呼应,检查动宾搭配,动词、形容词、名词与介词的搭配是否合理,如果发现问题,则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本句、本段和全文的上下文与逻辑关系,重新选择选项;如果个别选项实在没有把握,那就根据感觉猜一个,但决不能放弃。
总之,我们要从完形和完义、语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推敲,修正错误,弥补疏漏,从而使自己的答案尽可能地接近或达到完美。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书面表达指导与训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3
[2]张桂声.《中级英语完形填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09
关键词:高中英语 完形填空 课堂主体 活动呈现
完形填空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是一种既要求有正确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要求有扎实的语法、词汇和文化知识积累,是一种全面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都可想而知。在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扰。学生每次做完形填空时,我也会有这样的疑虑与困惑:这篇文章基本不受生词的限制,选项中的单词也都熟悉,可是为什么就是选不出正确答案呢?就我而言,完形填空可不仅仅是认识词汇就能解决的,它有着自己的设空特点。教师也需要认真研究,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题型,从而提高阅读与解题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教师对完型填空的特点与答题技巧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完形填空的五种考点:语法、词意的辨析、固定搭配、上下文的牵制、常识与逻辑。完形填空的理想做题步骤:品读首句,启示全文;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瞻前顾后,先易后难;复读全文,检查答案。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前后呼应法,转折法,同义复现法,绝对矛盾法,明示暗示法等等。考试前的临场技巧:注意自己的做题步骤;锁定明处的呼应;洞察暗处的牵制;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先熟后生,杜绝盲目。
在教师把完形填空的特点、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阐释的很清晰,学生对其都已经很熟悉的情况下,却仍旧无法高效地完成各个选择,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另外,每次在讲完形填空时,教师会认为有好多知识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是虽然讲了,但学生却收获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下就一直思考:到底该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些问题正是值得我们反思与研究的地方。就我个人而言,学生缺乏的是对整篇文章的构建框架的认识,缺乏的是对细节的理解,缺乏的是对常识的认知应用。鉴于这种前提下,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换种新思路来讲解完形填空,不仅让学生在答题技巧上有所收获,更要让学生学会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划分,除此之外,更要关注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细节理解及对语言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解决措施
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言,我们经常采取这样的措施:因为每个班都有小组的划分,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无论是评价还是讨论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可行性,操作性也很强。所以在讲评时,老师会给小组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彻底地讨论,然后把不确定的内容记录下来。之后教师会根据情况决定是自己讲解,还是小组之间相互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是一名引领者与指导者,而学生间的交流远比师生间的交流更顺畅有力。当然这是先从答案的角度来让学生自己理解这篇文章。而在这之前,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考虑文章的具体信息,把这篇短文改编成各种各样的学生可以参与的活动。等小组进行完初步的讨论之后,教师会把之前改编的相关活动呈现给学生,再次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文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设置相关的问题2.摘录优美句式供学生欣赏3.英译汉与汉译英的翻译练习4.句式模范活动5.判断正误的练习 6.文章或段落主旨大意的概括练习7.根据文章填空的活动8.用表格的形式获取文章详细信息的活动 9.同义句替换的练习等等。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透彻理解文章相关内容而设计的。所有的活动都始终抓住文章本身,学生必须联系“双语境”来判断,既大语境——全文中心和基调,小语境——空格前后句子所构成的语境;再根据前有伏笔后有呼应的思路去理解文章。改编的主要目的是:1.让学生在做活动的过程中彻底理解文章及作者的写作意图。2.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练习中,体会文章的构建,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与段落间的衔接3.给学生一次范例,通过这种形式得到启发,他们完全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拓展自己的词汇量,掌握自己需要的语言知识点。这种讲解完形填空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对备课提出了更严谨的要求,该怎样设置活动,设置什么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章,学到东西。但就我个人而言,学生绝对受益匪浅。
三、呈现效果
在呈现这种讲完型的思路时,自己的内心是很得意的。因为呈现效果非常棒,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且接受的很好,绝对比教师单纯地讲或是对答案要好的多。这就是一个阅读---理解,再阅读---再理解的过程。我也坚信做成导学案,呈现效果会更好。
四、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我们做完形填空题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复读全文验证答案”。题目做完以后,我们要把‘完形’后的全文再读一遍,看看是否‘完义’,检查自己对全文的理解是否准确,情节发展是否合理,全文前后上下是否符合逻辑,验证自己完形的答案是否能使全文贯通流畅,如果读起来流畅而通顺,说明既完形又完义;反之,则说明我们对文章还没有完全理解,也就是说虽然完形了,但还没有完义,必须重新推敲已填答案。此外,还要从语法上看句子是否主谓一致,特别要注意非谓语动词是否与主语一致,时态是否前后呼应,检查动宾搭配,动词、形容词、名词与介词的搭配是否合理,如果发现问题,则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本句、本段和全文的上下文与逻辑关系,重新选择选项;如果个别选项实在没有把握,那就根据感觉猜一个,但决不能放弃。
总之,我们要从完形和完义、语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推敲,修正错误,弥补疏漏,从而使自己的答案尽可能地接近或达到完美。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书面表达指导与训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3
[2]张桂声.《中级英语完形填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09
- 【发布时间】2014/9/29 11:07:53
- 【点击频次】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