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效课堂之如何有效关注课堂中的待进生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全国课改进行到现在,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新模式的改变已成为趋势,但不管形式怎样,在课堂上关注待进生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永恒的,不变的。在课改中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待进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使待进生能与乐学生齐头并进。
关键词:课改 待进生 学案 预习 合作 评价机制
在走过风风雨雨的课堂改革路程中,问题式的导学课堂,已经在我们心中生了根:教师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穿插于课堂,已经在课堂得以应用┈┈,这一系列的新教学观念我们已经领悟,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正在逐步摸索。但在打造高质量课堂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明白,在整个教学课堂中,待进生,在学生群体中占到大半,对课堂效果对教学质量,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就是必须要关注学生群体中的待进生的发展。
至今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是少数优生“独领风骚”,好像只有他们才能读懂老师的问题:只有他们去思考去参与到课堂中。而待进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收”知识,只“收”不“放”:有的待进生更是摆出一副“置之度外”的姿态,让课堂教师哭笑不得。试想,这样的课堂何其谓高效课堂。因此,关注待进生刻不容缓。
怎样关注,怎样改变这一制约高效课堂的顽疾,究其待进生不参与课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室座位不合理,待进生不能及时得到优生的帮扶。
2、教师的导学案设置没有层次,待进生“下手”机会少。
3、待进生预习不到位,导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4、课堂中教师关注度不高,忽视了他们的参与。
5、单一的激励机制对待进生不公平。
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应对症下药,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异质分组:优、中、差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待进生
在编组时,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为了让优生可以相互探讨,中差生能得到帮扶,因此,一般来说,小组成员的位置安排可以是优生(A段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差生(BC段生)坐在两侧,而且是A-A、B-B、C-C相对而坐,这样,既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又有利于优生帮扶中等生,中等生帮扶差生,进一步优化了组内和班内的学习结构,有利于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二、精心备课,用心编写导学案
目前,我们学校课堂教学都是在导学案的框架内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和导学案编写,必须从班级的学情和教学内容出发,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可以独立学习?教师心中要思考,要合理精选。而且设计教师如何讲,如何点拨、如何引导,特别是展讲,拓展部分的内容,教师既应备好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应有方法思路的总结,授之以法,这样学生才知道如何去学。导学案应按照考试难易要求7:2:1的比例范围,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编写,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待进生有下笔的机会,有思考的机会。
三、把关预习环节,夯实基础
预习就是根据尝试教学“先学后教”的原则,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事先进行自主式学习,这是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自我知识构建的第一步,它能缩小学生在课堂的差异,如果课前没有能充分预习,课堂上就不能与其他学生同步,教师一旦提问,他们只能一问三不知,其学习兴趣大减,自尊心受损,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渐渐地就有了不同层次的划分。因此,学生做好预习环节对整个课堂,整个教学质量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待进生自觉性差,缺乏自律,教师在预习环节必须把好关,课前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查,或是抽查一部分,对课堂学情的第一次调查,努力让待进生做到“真”预习。
四、维持平衡发展,促进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优生就成了小组的主帅与中心。主帅可以当,可以主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但不能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待进生不能只是“绿叶”当陪衬、附庸,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往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着边际,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提醒他们,让他们在老师与优生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培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组内关系,从而促进共同进步。
五、分工合作,细致到位
小组讨论中有时学生存在着只顾自己发言,不关注其他学生讨论的现象;还有一些待进生不参与讨论而在“一边凉快”,始终未进入讨论状态。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实行小组角色分工。
六、评价机制向待进生倾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应对待进生采取评价倾斜策略。如学习小组在充分进行合作探讨交流后,让各小组在向全班交流展示时,让优生与差生在回答同一问题时,优生得1分,中等生得2分,差生得3分,适当提高学困生得分值,鼓励他们多参与,多发言,提高学习兴趣,他们得分高嘉奖全组,从而提高小组得分值;也鼓励优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给待进生做到更完美的辅导,激励他们在小组中把问题弄懂,懂透彻。在得分值相同情况下,在展示回答时,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时,机会就多给待进生,在展示回答相对难度较高的问题时,机会就多给优生,这样既鼓励了待进生,也顾及到了优生。
总之,关注学生群体中的待进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帮助他们找到发展自我的起点,找到自己成功的影子和里程碑。让待进生的心灵从麻木失望走向积极乐观,从阴郁封闭走向明朗开放,不断的告别过去的自我,不断取得进步。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课改 待进生 学案 预习 合作 评价机制
在走过风风雨雨的课堂改革路程中,问题式的导学课堂,已经在我们心中生了根:教师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穿插于课堂,已经在课堂得以应用┈┈,这一系列的新教学观念我们已经领悟,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正在逐步摸索。但在打造高质量课堂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明白,在整个教学课堂中,待进生,在学生群体中占到大半,对课堂效果对教学质量,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就是必须要关注学生群体中的待进生的发展。
至今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是少数优生“独领风骚”,好像只有他们才能读懂老师的问题:只有他们去思考去参与到课堂中。而待进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收”知识,只“收”不“放”:有的待进生更是摆出一副“置之度外”的姿态,让课堂教师哭笑不得。试想,这样的课堂何其谓高效课堂。因此,关注待进生刻不容缓。
怎样关注,怎样改变这一制约高效课堂的顽疾,究其待进生不参与课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室座位不合理,待进生不能及时得到优生的帮扶。
2、教师的导学案设置没有层次,待进生“下手”机会少。
3、待进生预习不到位,导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4、课堂中教师关注度不高,忽视了他们的参与。
5、单一的激励机制对待进生不公平。
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应对症下药,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异质分组:优、中、差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待进生
在编组时,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为了让优生可以相互探讨,中差生能得到帮扶,因此,一般来说,小组成员的位置安排可以是优生(A段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差生(BC段生)坐在两侧,而且是A-A、B-B、C-C相对而坐,这样,既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又有利于优生帮扶中等生,中等生帮扶差生,进一步优化了组内和班内的学习结构,有利于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二、精心备课,用心编写导学案
目前,我们学校课堂教学都是在导学案的框架内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和导学案编写,必须从班级的学情和教学内容出发,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可以独立学习?教师心中要思考,要合理精选。而且设计教师如何讲,如何点拨、如何引导,特别是展讲,拓展部分的内容,教师既应备好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应有方法思路的总结,授之以法,这样学生才知道如何去学。导学案应按照考试难易要求7:2:1的比例范围,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编写,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待进生有下笔的机会,有思考的机会。
三、把关预习环节,夯实基础
预习就是根据尝试教学“先学后教”的原则,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事先进行自主式学习,这是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自我知识构建的第一步,它能缩小学生在课堂的差异,如果课前没有能充分预习,课堂上就不能与其他学生同步,教师一旦提问,他们只能一问三不知,其学习兴趣大减,自尊心受损,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渐渐地就有了不同层次的划分。因此,学生做好预习环节对整个课堂,整个教学质量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待进生自觉性差,缺乏自律,教师在预习环节必须把好关,课前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查,或是抽查一部分,对课堂学情的第一次调查,努力让待进生做到“真”预习。
四、维持平衡发展,促进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优生就成了小组的主帅与中心。主帅可以当,可以主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但不能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待进生不能只是“绿叶”当陪衬、附庸,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往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着边际,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提醒他们,让他们在老师与优生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培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组内关系,从而促进共同进步。
五、分工合作,细致到位
小组讨论中有时学生存在着只顾自己发言,不关注其他学生讨论的现象;还有一些待进生不参与讨论而在“一边凉快”,始终未进入讨论状态。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实行小组角色分工。
六、评价机制向待进生倾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应对待进生采取评价倾斜策略。如学习小组在充分进行合作探讨交流后,让各小组在向全班交流展示时,让优生与差生在回答同一问题时,优生得1分,中等生得2分,差生得3分,适当提高学困生得分值,鼓励他们多参与,多发言,提高学习兴趣,他们得分高嘉奖全组,从而提高小组得分值;也鼓励优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给待进生做到更完美的辅导,激励他们在小组中把问题弄懂,懂透彻。在得分值相同情况下,在展示回答时,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时,机会就多给待进生,在展示回答相对难度较高的问题时,机会就多给优生,这样既鼓励了待进生,也顾及到了优生。
总之,关注学生群体中的待进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帮助他们找到发展自我的起点,找到自己成功的影子和里程碑。让待进生的心灵从麻木失望走向积极乐观,从阴郁封闭走向明朗开放,不断的告别过去的自我,不断取得进步。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4/9/29 11:08:27
- 【点击频次】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