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究历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学改革从课堂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历史课堂改革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形式,兼容AB分层教学和兴趣走班教学等其他形式,引发教学课堂实质的变化。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AB分层教学 兴趣走班教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就要求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会知识,更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与人合作,与人分享。为此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摸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学期,基本按照“六步三查”的模式进行,让学生预习、小展示、合作讨论、大展示、点评,最后老师点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在讲,看起来课堂很活跃,似乎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他们的主动性。但是只要他们一开口就知道,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还是需要老师讲,还有练习、复习、检查复习的情况都会占用时间,可时间又不够了,教学任务完不成。
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就试着改变一下,寻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历史教学的最佳结合方式,既能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们基本能依据导学案的要求,完成自主预习,所以在遇到教学内容较多的课目的时候就把预习放在课前完成,上课前,组长检查并打分。在课堂上就只是讨论、展示、点评、老师点评,并严格控制时间。为此,我们进行了这么几种尝试:
第一种:自主学习10—15分钟,合作交流10分钟,开卷展示15分钟。课堂上完成预习,学生自主预习的任务完成的很好,知识的梳理也很完整,却没有了教师点评讲解的时间,而且有些学生课后的复习很差,就想在课堂上分一点时间给他们背记。
第二种:课前完成预习,课堂上检查复习5分钟,完成知识梳理并背记10分钟,自主完成“合作探究”的题目5分钟,闭卷展示基本知识10分钟,展示合作探究10分钟。把时间留给学生背书了,就没有老师点评的时间了,重难点的解决又成了问题了。
第三种:课前完成预习,课堂上检查复习5—10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开卷展示15—20分钟,留一点时间老师点评讲解。但这种方式就没有时间给学生背书,基础知识的过手情况就不如第二种。
第四种: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安排预习是否在课堂上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和时间的多少,安排一两个重点内容闭卷展示,一两个稍难的问题合作探究展示,减少学生点评的时间,有老师讲解的时间。但是实验班的学生又觉得探究不过瘾,复习可以在课后;平行班的学生探究时问题多多,花了时间却讨论不出所以然,课堂上因为时间不足要求背的重点内容,他就只背这点内容。为此就有了第五种。
第五种: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安排预习是否在课堂上进行。A层班的学生就把自主学习的基础知识的背记放在课后,展示经过小组合作讨论以后“合作探究”(也就是稍难一点的题目);B层班的学生就在课堂上背记基础知识,闭卷展示。至于“合作探究”的题目,根据时间和难度安排学生讨论展示还是由老师“展示”。
后来就基本是第四、五种的综合运用。在课堂展示方面,也不再死板的照搬别人的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课堂需要采用,不是每个组都一定要上台展示,而是采取了悬赏的方式进行,把每个问题得分明码实价的标示出来,根据哪个组先来、答题的人数、答题的内容等适当加分或扣分,最后得出答题分数。
二、探索AB班的历史课堂教学
由于学校位于城郊结合部,有些学生来自城里,有些是来自于农村学校的,也有些是农民工子弟来城里读书,读的是民工子弟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一致。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分成了A班和B班两个层次的班级,A层班级的学生是有一定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B层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基础较差,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差别。
刚开始想给AB层班的学生以公平的教育,一视同仁,以同等的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但是A层班的学生对老师反反复复的对基础知识的强调感到不耐烦,而B层班的学生对于合作探究的问题又感到很为难。后来经过调整,A层班的教学重点放在合作探究上,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学生点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B层班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的强调,适当结合部分合作探究的问题,既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深的印象,也有一定的基础来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兴趣走班模式
我校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开设了兴趣班课程。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学生的选择不一样,所以年级开设了11个兴趣班,历史是其中的一个。
在兴趣班,由于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班级,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按照各班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兴趣班的学生既有A层班的,也有B层班的,在一个课堂里学生有不同的层次,在教学时就要注重侧重点了。
总之,在教学改革中,我们积极参与,认真投入,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历史课堂的探索,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历史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在兴趣走班形式前提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AB分层教学 兴趣走班教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就要求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会知识,更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与人合作,与人分享。为此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摸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学期,基本按照“六步三查”的模式进行,让学生预习、小展示、合作讨论、大展示、点评,最后老师点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在讲,看起来课堂很活跃,似乎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他们的主动性。但是只要他们一开口就知道,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还是需要老师讲,还有练习、复习、检查复习的情况都会占用时间,可时间又不够了,教学任务完不成。
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就试着改变一下,寻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历史教学的最佳结合方式,既能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们基本能依据导学案的要求,完成自主预习,所以在遇到教学内容较多的课目的时候就把预习放在课前完成,上课前,组长检查并打分。在课堂上就只是讨论、展示、点评、老师点评,并严格控制时间。为此,我们进行了这么几种尝试:
第一种:自主学习10—15分钟,合作交流10分钟,开卷展示15分钟。课堂上完成预习,学生自主预习的任务完成的很好,知识的梳理也很完整,却没有了教师点评讲解的时间,而且有些学生课后的复习很差,就想在课堂上分一点时间给他们背记。
第二种:课前完成预习,课堂上检查复习5分钟,完成知识梳理并背记10分钟,自主完成“合作探究”的题目5分钟,闭卷展示基本知识10分钟,展示合作探究10分钟。把时间留给学生背书了,就没有老师点评的时间了,重难点的解决又成了问题了。
第三种:课前完成预习,课堂上检查复习5—10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开卷展示15—20分钟,留一点时间老师点评讲解。但这种方式就没有时间给学生背书,基础知识的过手情况就不如第二种。
第四种: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安排预习是否在课堂上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和时间的多少,安排一两个重点内容闭卷展示,一两个稍难的问题合作探究展示,减少学生点评的时间,有老师讲解的时间。但是实验班的学生又觉得探究不过瘾,复习可以在课后;平行班的学生探究时问题多多,花了时间却讨论不出所以然,课堂上因为时间不足要求背的重点内容,他就只背这点内容。为此就有了第五种。
第五种: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安排预习是否在课堂上进行。A层班的学生就把自主学习的基础知识的背记放在课后,展示经过小组合作讨论以后“合作探究”(也就是稍难一点的题目);B层班的学生就在课堂上背记基础知识,闭卷展示。至于“合作探究”的题目,根据时间和难度安排学生讨论展示还是由老师“展示”。
后来就基本是第四、五种的综合运用。在课堂展示方面,也不再死板的照搬别人的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课堂需要采用,不是每个组都一定要上台展示,而是采取了悬赏的方式进行,把每个问题得分明码实价的标示出来,根据哪个组先来、答题的人数、答题的内容等适当加分或扣分,最后得出答题分数。
二、探索AB班的历史课堂教学
由于学校位于城郊结合部,有些学生来自城里,有些是来自于农村学校的,也有些是农民工子弟来城里读书,读的是民工子弟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一致。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分成了A班和B班两个层次的班级,A层班级的学生是有一定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B层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基础较差,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差别。
刚开始想给AB层班的学生以公平的教育,一视同仁,以同等的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但是A层班的学生对老师反反复复的对基础知识的强调感到不耐烦,而B层班的学生对于合作探究的问题又感到很为难。后来经过调整,A层班的教学重点放在合作探究上,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学生点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B层班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的强调,适当结合部分合作探究的问题,既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深的印象,也有一定的基础来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兴趣走班模式
我校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开设了兴趣班课程。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学生的选择不一样,所以年级开设了11个兴趣班,历史是其中的一个。
在兴趣班,由于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班级,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按照各班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兴趣班的学生既有A层班的,也有B层班的,在一个课堂里学生有不同的层次,在教学时就要注重侧重点了。
总之,在教学改革中,我们积极参与,认真投入,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历史课堂的探索,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历史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在兴趣走班形式前提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 【发布时间】2014/9/29 11:22:41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