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组织好学生语文课堂讨论

 

【作者】 吴杰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看到初中语文课堂热闹很多,形式丰富多彩,其中讨论式教学用得最多。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中异彩纷呈,最具活力的一个环节。观其本质,它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效的讨论却很少,课堂讨论的运用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奇怪现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教师要认真准备,确定好课堂讨论的形式和问题;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进行热烈的课堂讨论;把握关键,适时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学生  语文教学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犹如“旋转的大舞台”,师生竞相登场,可以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课堂讨论好比“新闻发布会”,信息渠道畅通,可以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效果;课堂讨论也似“原子反应堆”,思维互相碰撞,可以达到能量转换,教学相长;课堂讨论还像“新年茶话会”,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小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在讨论中进行适时的引导。课堂讨论的组织必须把握好几个环节:
  一、教师要认真准备,确定好课堂讨论的形式和问题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好的讨论形式和讨论的问题,找准“引爆点”:(1)讨论的问题要紧扣教材,体现教学重难点;(2)问题的难度要适度,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相适应。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难度过大,讨论也就无法深入,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如在阅读课文《王几何》“合作探究”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探讨:(1)你认为王老师是怎样一个人?(2)作者是怎样描写王老师的?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借鉴?这两个问题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学会客观评价一个人,通过小组探讨,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见解和聪明才智,激发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能总结借鉴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其次是要指导学生做好准备。热烈的课堂讨论不是赶集图热闹,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作为“支撑点”,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做好课堂讨论准备。如我在上《再塑生命的人》和《我的早年生活》时,让学生搜集了关于资料海伦凯勒和丘吉尔早年生活的资料。
   由于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谈论中无论是小展示,还是大展示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也充分发挥了小组的协作精神。
  二、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进行热烈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中组织讨论是关键。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
  一是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过程在中应尽量讲得少,让学生多说,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在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在这时候也加入到了讨论,这时更需要教师以鼓励的眼神予以赞赏,给予加分评价都是必要的评价手段。作为教师更应该以一个讨论成员、巡视员的双重身份加入到各组的讨论中,而且要适时协助组长调控组内讨论,避免个别学生“霸占”讨论,而部分学生“沉默是金”。我们要相信学生,鼓励大胆发言。全班交流时,小组展示时可以采用小组内轮流发言或集体上台展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或者代表小组发言。讨论结束尽量由学生来归纳讨论结果。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去做,不用担心课堂的“乱”而束手无策。
  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是让学生自由讨论,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的同时,更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犹如“放风筝”,既要让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又要抓好手中的线。
  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表现在:(1)诱导。在学生对某个问题讨论不起来或者对某个问题“浅尝辄止”时,不能深入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学生认知冲突和讨论欲望。我们可以用与他们熟知的故事或息息相关的实例来发表看法,激发他们讨论欲望。如我们在学习《华南虎》一诗时,学生探讨了一个问题:作者仅仅是在写一只老虎吗?学生都觉得不是,但却无从下手,这时候,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联系作者的经历去比较,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不仅仅写老虎,更是在表达“我”的情。(2)疏导。在学生讨论时候出现了因知识缺乏而出现理论上障碍时,教师要适时疏导。(3)引导。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指导。教师把握课堂讨论方向,如出现了跑题,偏离讨论主题的情况要及时拨正,以保证讨论方向。
  三、把握关键,适时进行总结归纳
  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判是很关键的一步。一直以来许多人都提倡及时总结,其实,及时总结可能适得其反,正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要延时评判,即在学生在讨论中产生反映后找个适当时机进行评判,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判,教师可以说明自己的观点,若学生还不能理解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切莫急于求成,应该先让学生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再总结或者不总结。但课堂讨论不能只停留在结论上,而是应该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语文课堂的小组讨论变“一言谈”为“多言谈”,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积极发言的学生大大增加,观点新颖,涉及面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学习目标。
  • 【发布时间】2014/9/29 11:26:04
  • 【点击频次】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