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作者】 程学梅 蔡凤燕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柘山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多媒体课件以其出色的表现力、视觉冲击力、动态效果和交互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枯燥的教学手段,赢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于是便出现了多媒体课件满堂走的现象,甚至多媒体课件已被看作事半功倍的法宝。多媒体课件真有这么神奇吗?咱们还是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一下,以便让更多的多媒体课件使用者对它有个充分、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优势和不足  开发和运用   注意和优化
  一  优势和不足
  首先,谈一谈课件教学的优点。
  第一,它能表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一些生动的效果。譬如,我们可借助生动、幽默、夸张的动画特别是嵌入的各种声音极大地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二,为师生赢得了时间。多媒体课件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注解并且讲解更具吸引力,使学生学得更快,有利于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动画模拟电流、声波、光线等抽象事物和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事物,增加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第四,多媒体课件易于课堂教学经验的传播和交流。多媒体课件的网络共享更易于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生成。
  其次,谈一谈课件教学的不足。
  第一,多媒体课件稳定性差。多媒体课件对电的依赖性高。特别是农村学校,输电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很高,突然的停电或低电压会造成电脑关机或死机、重启。同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致,能力弱的往往没来得及领会透所讲知识,老师已经翻页了,不利于教学信息的稳定呈现。第二,多媒体课件制作周期长,使用周期短。制作一个成熟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写脚本及成品的调试、试用、反馈、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第三,多媒体课件是一个教师演示、学生浏览的平台,不易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学生理解归纳的结果不易于呈现在课件上,而传统教学手段操作容易,利于学生将自己理解或归纳的结果写在黑板上。第四,多媒体课件的程序逻辑固定,不利于师生突发灵感和创作的实现。
  以上是课件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综合考虑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等各种因素,实行“拿来主义”,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 开发和运用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优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制作语文积累运用《趣联巧对》多媒体课件时,我主要从如何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两个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英特尔R“未来教育”中说:“我们整个业界都认识到,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以情景展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主是能够创设形式多样、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组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在老师的引导、启发和激励下,让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究。
  3、变抽象为具体,做到“润物细无声”
对联虽然常见,学生从感觉、知觉、表象上并不感到陌生,但要一个小学生真正说清楚它的起源、用途以及具体的对仗要求,他们也很难描述清楚。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官,帮助他们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
  三 注意和优化
  由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技术性和艺术性要求更高,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正确处理课件移植和个性化教学之间的关系由于多媒体教学起步不久,大多数教师独立制作课件的水平还不高,在互联网上搜索下最新传奇载热血传奇,稍加改造或者直接借用。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人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主体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园素。
  就这个角度而言,每个课件都是独特的、个性化的。而教学中。对象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地复制和移植势必造成机械、僵化和缺乏个性。这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文本多元化理解也是背道而驰的。
  二是正确处理课件展示和文本解读的关系。多媒体教学能给人以直观、形象、平面的信息。不见得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表面上看似乎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与形象,实际上,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感悟,影响与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是正确处理课件和课程标准的关系,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甚至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等程序化.而对课堂中临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比如学生理解的层次、课堂产生即景即情等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因为如果再顾及到这些就不能按照既定的设计来完成,就有可能打乱原来的安排,或者延缓教学的进度。这种以“人”与“机”交流取代“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使课堂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严重妨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定势、拓展了教学空间.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觉兴趣有着一定作用。因此,要结合教学实际,因课而宜.扬长避短.把握多媒体技术在不同的课型中的应用特点.探究适应教学发展需要和满足学生需求的结构模式,使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 【发布时间】2014/9/29 11:32:40
  • 【点击频次】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