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作者】 严 丽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活。思想品德课新课标教材,很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只有联系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学生才会兴趣盎然而不枯燥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育教学 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广泛推广使用,新课标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教材更加生活化。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要求一切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推进都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都必须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教育教学应如何和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给生活以教育。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是有意义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离开生活,学生的合作探究只能流于形式,技能的培养只能是闭门造车,情感的升华肯定会产生障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肯定会存在困难。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启发诱导,回味生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熟悉成长的环境,环境与学生群体构成了一个静态和动态、物质和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场”,这种“场”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利用环境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如在学习《我爱我师》一课时,我播放了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让歌词把学生带入自己的生活中,然后启发道:“在音乐的海洋里,你的回忆之河流淌出了哪些片段、哪些画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讲起了老师的教诲、关爱,谈起与老师生活的快乐时光,学生的爱师之主题也自然切入。从而使有话可讲、有感可发,从而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学生对生活进一步回味。
        2、创设情景,体验生活。
        思想品德课光有系统性的知识教学是不够的,生活中的事件复杂多变,很难事先预料。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现实生活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成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  
        3、活动参与,探究生活。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我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性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学生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学生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从而削弱了教育的导引功能。我们的思品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品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例如,思品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不拥挤、给老弱病残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4、课外延伸,拓展生活。
        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共识。思想品德教学也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学习《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发下快乐手册,提示并激励学生:当你烦恼的时候,记得打开“快乐卡片”看看快乐赠言,回想这节课的内容;当你快乐的时候,也别忘打开“快乐卡片”,把你的快乐写下来。从而让学生在开放的大课堂中,在鲜活的生活中真切的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寻找,快乐无处不在。
        总之,生活赋予了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生活也是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生活也成了教学最大的动力,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实施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 【发布时间】2014/9/29 11:38:30
  • 【点击频次】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