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小学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作者】 李 莉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小学开展经典诗文的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要见缝插针,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首先要立足课堂,精读博览,课前课中课后齐头并进,其次要家校一致,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关键词:经典诵读 语文素养 立足课堂 家校一致
  经典诗文是指脍炙人口,并长久流传的诗歌和文章。无数灿若星汉的经典诗文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是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宝典,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具有彰明天理大义的榜样力量。以祖国经典诗文开启孩子们纯净心灵,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高尚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些,无可非议地说明了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纵观现今的小学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基本是“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很洪亮,但是实际活动开展得少之又少,并不扎实,效果甚微。我认为,在学校开展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一、阅读时间少。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要求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只限于教科书。休息在家,家长就一味要求孩子做作业,读教材,写作文。孩子们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里,哪有有时间去阅读经典呢?不少的语文教师更是一心只教教科书,只要求孩子能掌握知识,以期孩子们在考试的时候能获得高分。因此,课外给孩子们布置了大量的抄写,默写,听写,阅读训练的作业,有时甚至对同一作文题反复习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所有的教学活动围着分数转!
  二、可读读物少。家长为孩子购买的书,除了不少的《习题集》之外,就只剩下寥寥几本作文书了。还有些家长甚至从未为孩子买过课外书籍,他们认为把教科书“读好”就够了。学校图书室“名存实亡”,没有发挥作用。走进其间,不忍目睹,图书柜尘土堆积,蛛网遍布,图书陈旧不已,破烂不堪,而且多数书籍并不合适小学生阅读。
  三、阅读无氛围。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劳动之余,家长很少去读书看报,业余时间一般就耗费在打牌麻将上,无暇照管孩子。孩子完成作业后,只能与电视电脑为伴。其次,学校也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由于时时考虑自己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多数教师顾不上去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更谈不上指导孩子们诵读经典诗文。
  因此,针对农村教育的种种现状,我觉得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要有的放矢,见缝插针,善于利用契机引导孩子们。具体说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立足课堂,精读博览
  (一)精心指导,课前齐诵
  每次上课的预备铃一响,教师可以利用了课前的两分钟时间,组织孩子们齐诵经典诗文。
  老子说“合抱之木,起于毫未,百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要从嫩芽开始生长(好比树的成长过程);九层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垒起来的(好比高楼搭建的过程);千里之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学习是个积累感悟的过程。这应该给我们教师很多启示。因此,我们不可小觑课前的两分钟。
  鲁迅先生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学生的经典诵读亦是如此,应抓住点滴的时间组织孩子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次课前2分钟,那一学期下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就这样日复一复地坚持下去,小学六年下来,孩子们该诵读了多少篇经典诗文啊!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无须让孩子们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更无须引导孩子领悟诗文所表达的意境,只要孩子熟读成诵即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课前的经典诵读,就是对孩子们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为了收到实效,教师必须精心组织,巧加指导。
  首先教师要情绪饱满地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因为教师的热忱可以感染孩子,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师在诵读的时候要沉浸在诗文的美好意境里,充分享受诗文所带给我们的美丽的享受,而且将这种享受传染给孩子们。的确,经典诗文本身就是一道旖旎独特的风景,诵读经典诗文,其乐无穷啊!比如在《诗经》里的《螽斯》的诗句“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瞧,多么富有音韵美啊,多么可爱俏皮的诗句啊!我百读不倦,每次读之就精神愉悦,神清气爽。所以,在和孩子一起诵读时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欢愉和热情,和孩子们一起共度美好的诵读时光。
  其次,每次的经典诵读结束后要对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评价。教师对孩子的赏识能提高孩子们诵读的兴趣。比如“今天你们的诵读声情并茂啊!”“你们的诵读抑扬顿挫,深深感染了我!”对教师而言,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但是带给孩子们却是诵读经典的成就感。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孩子,有进步的孩子,我们还应该给予表扬给予鼓励,千万不要吝啬我们对孩子的赞扬,因为赞扬会化成为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之源!偶尔,我们也可以出其不意地抽查一到两个孩子的诵读情况,这样,可避免个别孩子在诵读的时候滥竽充数。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让诵读的形式多样。虽然孩子们诵读的内容在不断改变,但是难免有些孩子会觉得厌倦。在诵读的时候,可以分组诵读,分男女生诵读,配乐诵读,甚至还可以将诗文当成歌来唱一唱。形式多样的诵读不但能让孩子们领略到经典诵读的无限美好,还能感受到祖国古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短短的课前两分钟,只要我们教师将其好好利用,也会收获一份奇迹!
  (二)抓住时机,精读细品
  我们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作品,但是孩子们仅仅朗读这些作品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依托教材,立足教材,举一反三,引导孩子们朗读更多的经典之作。
  1、开课诵读,揭示课题。
  开课诵读和课前诵读还是有区别的。开课诵读的内容和要学的内容联系紧密,主要是为了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在学习《猫》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出示了一首诗,让孩子自由朗读宋代诗人陆游写的《赠猫》:“裹盐赢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簿,寒无毡坐食无鱼。”然后,让孩子们猜猜这写的是什么动物。接着板书课题,并介绍“猫”是个形声字,反犬旁表形,“苗”字表音,为什么用“苗”来表音呢?我出示了《埤雅》里的“鼠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这句话,让孩子们反复诵读,体会古人对猫的喜爱之情。
  2、补充诵读,以助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离得比较遥远,为了帮孩子们理解课文,我们可以补充相关的诗文让孩子们诵读。
  比如四年级上册,学习《观潮》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潮水的壮观,我引导孩子们朗读了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首诗中非常形象地描写了潮水来时万马奔腾,来势汹汹的壮观景象。又如在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后,我指导孩子们诵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让孩子们体会两首诗的异同之处。这样,不仅能帮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我国在古诗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3、课尾诵读,升华情感。
  一篇课文学习即将结束,为了帮助孩子更好把握课文的内涵,领悟人物的精神境界,教师可以及时地出示相关诗文,推波助澜。
  在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后,为了让孩子们到周恩来同志心怀祖国的伟大情怀,我让孩子们朗读了周恩来同志在19岁的时候写下的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孩子们朗读后,纷纷啧啧称赞。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四十分钟的课堂毕竟时间有限,我们如果将经典诗文的诵读全放四十分钟的课堂中,还是有诸多问题的。但是我们可以所学课文为依托,布置作业让孩子们课外诵读。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诗文的内容要和课文内容联系紧密,这样孩子们会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为了让孩子们都能诵读,我们还要讲究一定的方式。不能当个“撒手掌柜”,布置后就置之不理了。
  二、家校一致,创设氛围
  虽然家长没有认识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教师不能熟视无睹,要想将经典诵读的工作扎实开展起来,我们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在家长会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家长介绍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性,让家长将目光也放远一点,支持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经典诗文的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也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感受到经典诵读为孩子们带来的变化。而且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经典诵读的竞赛活动,将孩子们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记录到孩子的期末综合成绩中,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当我们得到家长支持的时候,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家长为孩子做好这样一些事情,首先要为孩子买几本适合孩子们诵读的经典作品,根据“推荐书目”买,或者他们自己上网查资料;其次,孩子在诵读经典的时候,家长要给予关注,陪着孩子一起诵读,或者闲暇时观看孩子的“诵读表演”;最后家长也要多读书,少打麻将少上网聊天玩游戏,为孩子做好表率。
  教师还应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营造班级书香氛围,建设班级图书角,开展诵读“比、学、赶、帮、超”等活动,培养学生“喜读书,爱背诵”的兴趣。要让学生每天都有时间和场合诵读,同时把自己读书最深的感受利用课堂随笔写下来和同学分享。同时要在班级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经典诗文的诵读。这样,让学生在快乐中诵读经典,陶冶情操。
  家校联合,就可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我们要让孩子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而重要,而不要有任何的功利思想。
  总之,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弥新。让孩子们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让我们为孩子的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们民族的明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 【发布时间】2014/9/29 11:41:54
  • 【点击频次】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