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作者】 罗安平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华丰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应该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不行,没有学生主动高效的学更不行。做为教师,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会学习,为培养新世纪的学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激发兴趣     主动学习    培养能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一个活动过程。但是,目前还有不少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宰了课堂,讲解过多,分析太细,没有给学生留思考的空间,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云亦云”,教学成效不高。因此,教学中应该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环节,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才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创设参与条件 
     首先,教师课前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如在空气一节教学中本人没有直接描述空气中含有的物质,而是出示一个装满水的集气瓶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问学生集气瓶中有无物质?把瓶中的水倒净再问学生集气瓶中有无物质?最后请一个同学把空集气瓶倒扣到水槽的水中并往下压。让他感受空气的存在,再问该同学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其他同学补充,该同学就表现非常兴奋,全班都积极响应。这样避免了所有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并在他们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新知识,学懂弄通的目的。
  其次,注重情感投入,常言道“尊其师,方信其道”。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其家庭、爱好等基本信息,分析其心理特点,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随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关心、帮助、鼓励学生,成为学生值得信赖和尊敬的老师,从而使学生热爱化学,喜欢学习。
  二、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把课堂上最好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畅游,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思考、总结。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教师才能更好的深挖教材的情、趣、理,发挥教学艺术的魅力,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
  第一,仔细地“读一读”。对于任何学科,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阅读前教师要提出阅读的要求和思考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的读书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溶解的过程”一节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溶液、溶质、溶剂是怎样定义的?溶液的特征是什么?②物质溶解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通过阅读,学生就详细了解教材对该部分知识的讲解分析,准确掌握对化学概念的描述。
  第二,详细“讲一讲”。对于部分概念和反应现象的描述,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在学生的讲述中去发现和纠正易出现的差错、漏洞,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如在《溶解度》这一节教学中,就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问题1.如何判断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2.如何比较溶解能力大小;3.如何使不能溶解掉的溶质继续溶解掉等。讨论后再请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更正补充,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强调概念或现象描述中关键字词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最直接表现,回答问题的过程正是师生交流互动,教师实施教育策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好时候。
  第三,大胆的“做一做”。化学教师就该抓住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把实验当作一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平台。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有学生上台演示,或改为学生实验。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如:在上课中,有的同学就发现盛有氢氧化钙的试剂瓶周围有一层白色的物质。此时,我就及时提出“这种物质是什么”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有的说是氢氧化钙,有的说是碳酸钙。接着我马上引导思考怎样验证已提出的假设,并指导学生上讲台亲自动手去实验、去探究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学生自觉求知的欲望。
  第四,深入的“想一想”。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我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①实验前为什么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氧化铜?②在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为止?③实验中尾气是否需要处理,怎样处理?学生弄清了这些问题,才真正理解实验反应的原理,掌握操作要点。这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需要。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化学教学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突破难点和理清易混点。如化学用语、化学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知识的学习。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削弱,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理清易混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化学计算,就由易而难,常见常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畏难而退,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
  四、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教学中重视和利用学生个性差异,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活泼型学生可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学生讲清道理,分析过程;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学生的进行评价和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化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中焕发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化学教育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4/9/29 11:52:43
  • 【点击频次】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