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体育德育渗透

 

【作者】 白玛拉姆

【机构】 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这新的教育时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中去,是广大体育工作者们普遍关注并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现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鲜明、突出的特点:
  1、注重教学中使学生直接参与。
  一般说来,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往往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阐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而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则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长跑可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各种球类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等。初中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特长。在体初中体育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育人特点和作用,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性,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取得了较佳的育人效果。
  2、注重教学的动态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离开了教室的限制,在运动场直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寓于其中的德育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学会了善于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渗透。
  3、注重角色的培养。
  在初中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某种体育角色(如裁判、体育委员等),并按照规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活动。由此,学生可以体会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都应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进而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1、在体育理论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初中体育理论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
  2、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教学,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铃声响完之前都能很好地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3)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我们经常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在热身跑、50米、100米跑中,我们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通过这些跑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3、结合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德育的突发事件。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学生之间产生冲突、集体间有摩擦等。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并及时抓住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迅速抓住事件本质,合理地将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4、在融洽师生情感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但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定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教学,真诚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以良好的师行和精湛的技艺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和威望。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5、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目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小佛爷”,往往有自我为中心倾向和对家长强烈的依赖心,面对新的环境,他们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集体游戏和体育活动,以消除这些“小宝贝”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融为一体,自觉以集体的规范约束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互相影响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和参与竞争,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中的团队也是多种多样的,班级、小组、教学比赛中临时结成的队(组)等等,都构成了团队。在集体项目中,团队更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体育活动非常有益于团队意识的形成。团队精神需要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不仅是一种心理、思想品质,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所承担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
   以上是本人几点肤浅的看法,如何在初中体育课中开展德育教育,并无定法,只有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才能使活动课教学更趋完善,更加得心应手,才能使活动课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5/3/29 17:19:20
  • 【点击频次】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