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德育工作转变例谈

 

【作者】 张 超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为切实加强小学德育工作,为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打基础,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应注意转变观念、转变做法。
  关键词:小学    德育    转变
  一、转变德育工作的轻重——由重理论转向为重实践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和老师下了很大力气,可教育的效果老是令人不满意。究其原因,还在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轻重。即重说教,轻实践。也就是说教的多,灌输的多,学校里面要求得多,实践得少(理论脱离实际),校外要求的少(即课堂德育没有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回顾几年来小学教育的历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老师和学生家长已无暇关顾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即使学生出现品德败坏的问题,老师工作也不像抓成绩那样的投入和专心。其实品德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及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对德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原来的做法已远远不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用说教及理论灌输等形式已达不到预期目的。作为德育工作者应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进行实践教育,通过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走访、调查、交流、反思等途径来进行德育。即转变教师工作的轻重,由重理论灌输轻社会实践转向为既重理论教育,更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的同时,面对现实,接受实践教育,从而加强德育。 
  二、转变德育工作的突破口,由“一会一课”转向为 “时时课课”抓德育 
  可以说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转变观念,加强德育,是每个学科的任务之一。也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应贯穿于所有学科教育教学的始终。过去的做法,实际上大都是在“一会一课”中进行德育。这样一来,学生德育空间小,接受感化和影响的温度低,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也差。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德育为首,落实 “以德治国”的战略措施,学校必须营造一种重视德育的氛围,形成德育教育的大熔炉,认真落实一会一课(班会和思品课)的同时,让德育工作走进每个学科,走进每个课堂。
  三、加强壮大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由孤军奋战转向为齐抓共管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前提。德育不是抽象的说教,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纵观小学生德育教育状况,德育重视了没有,那当然重视了,老师苦了没有,当然是苦了,那效果好吗?回答就不是那样肯定了。据很多小学的老师反映,他们认为抓德育,做思想工作,那是斑主任,思品老师的事,与我们没有关系,出现问题,最多在课堂上骂一顿。其实,要提高德育水平那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不单是思品老师,语文老师的事情,是全校教职员工的事情,大家都来关心德育,都来重视德育,每个教师都扮演起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壮大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由过去的孤军奋战转向为齐抓共管。这样就可以彻底扭转小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四、转变对师生评价——由重成绩转化为既重成绩,更重品德
  评价是很有方向性和导向性的,如何评价小学生,对他们的成长来讲影响很大。由于受到片面应试、升学争过独木桥的影响。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大都以成绩为主,很少考虑品德及其他因素。正因为这样,社会上才出现那些分高德差的学生,也正因为这样,教师的师德才会滑坡。我们应该在承认“知识是力量”的同时,承认品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情感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面对新世纪,祖国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必须从转变评价人手。学校评价教师,要注重师德,老师评价学生,表彰学生,实行品德一票否决制。比如:教学成绩再好的老师,师德差,不能评选先进,不得提前晋级,要求老师必须师德好,成绩高;表彰三好学生也如此,成绩再好,品德不过关,实行一票否决。这样的评价导向,有利于学校德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
  五、营造良好家庭德育氛围——由请家长进来转向为走出去出去访
  其实,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对他们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发展。学生在品德上出现什么问题,习惯做法都是老师、学校请家长来,这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家长厌烦,学生更是受不了。实际上作为德育,更多的是预防,引导学生的品德朝好的方向发展,当学生出现问题时那更需要老师、学校和家庭的关怀。作为教师,又是德育工作者,应当经常到学生家里走访,了解情况,反映问题,和家庭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这样,学生不但会产生学习主动性,同时思想认识和品德都会产生很大转变。因为教师这样做,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重视”、“被理解”。这样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师只有稍加引导,学生的品德将逐渐好起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德育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国际思潮复杂多变,社会意识纷争突起,黄黑赌毒沉渣泛起,贫富悬殊逐步拉大,社会矛盾时而加剧,由此引发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厌学逃学、迷恋新潮、斗殴打杀等不良现象也时有发生。要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学校德育工作就必须克服长期存在的要求过高,内容过空,方法过死,实践太少的弊端,更新德育观念,规范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环境,提高德育实效。
  • 【发布时间】2015/3/29 17:50:28
  • 【点击频次】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