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生命闪光——读《先秦诸子选读》有感

 

【作者】 林 芝

【机构】 广西桂林市荔浦师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就《先秦诸子选读》的阅读,从三个方面谈及对诸子生命观的感想。诸子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等言论和观点,教学生热爱生命,思考人生、实现生命价值。在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先秦诸子 解读  生命  人生价值
  生命属于人生只有一次,如何让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近日,读新课改后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散文,发现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就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并得出了对当今社会仍有指导意义的观点。对其中诸子有关生命及人生价值的言论,本人颇有感慨,粗浅归纳如下:
  (一)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个体,是神圣不容侵犯的,要学会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必须深刻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万物以生命为重。
  先秦诸子散文《庄子·让王》篇有言:“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意即:“能尊重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因为用来养生的物品伤害身体,即使地位低财物少也不因为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身体。现在世上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都严重违背了这一点,见到利禄就忘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这难道不是很糊涂吗?”文段中把天下至尊与生命做对比,得出了生命的价值最高的结论。
  庄子的尊生篇旨在阐释:生命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沦落为某种工具,又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来充当自己的工具。庄子的尊生篇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最大关怀。它让我们从中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同时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更懂得:人在追求除自身生命以外的一切外物时,要以勿损害生命为前提,不能舍本逐末。
  (二)珍惜生命,追求生命价值,必须处理好个体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作为一个社会的存在,在重视自己个体生命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或社会发生矛盾,当人这一个体与他人或集体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如何把冲突最小化甚至化解呢?
  《先秦诸子选读》中诸子的言论给我们作了如下回答:
  1、要做个诚信之人。
  孔子《论语为政》篇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强调诚信。他说,人没有信用是绝对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缺乏诚信的人可以在一时一地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时时处处都取得成功。对于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营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不能稳固。诚信还是全社会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根本。如果人人都讲诚信,很多社会问题就不会产生了。
  2、要有知耻之心,能正确看待人生的得与失、荣与辱。
  人生的得与失、荣与辱虽说是身外之物,但也不可不认真看待。这些东西弄不好也会影响到他人的利益。
  《孟子·离娄下》篇中有名为《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小故事,叙述了一个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齐人,每天到别人的坟地向祭墓人乞讨食物来果腹,结果让自己的妻妾羞愤不已的事情。齐人每天乞讨后,回家都装作酒足饭饱的样子向妻妾炫耀自己在外如何成功而受人厚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不知自己的妻妾知道真相,还“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怎不让他的妻妾羞愤难当呢?孟子通过齐人的故事讽刺了那些通过龌龊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
  谋求富贵显达,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必须要靠自己的能力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才行,齐人不思劳动就想收获名与利,不仅自己威严尽失,更使妻妾蒙羞,真是何苦来哉!想想当今那些欺名盗世之徒何尝又不是像齐人这样的下场呢?赚了一时的风光,得了一时的虚名,却赔了一辈子的名声和尊严。
  3、要学会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论语·里仁》篇中孔子有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子的这段话肯定了人对财富的追求,但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义利观:人有谋取富贵财利或者说物质利益的欲望,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如果任由这种欲望发展,社会就会陷入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纷乱无序的可怕境地。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对于富贵的理念来自于强大的人格力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之于比”、“义以为上”、“闻义能徙”、“见义勇为”等说法,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的人格。
  孔子在物质利益面前所表现出的超然、独立、高尚的品格,体现他精神的旷达和完满。人的私欲一旦无止境地膨胀,就会陷入无可自拔的境地。人各自私,人各自利,那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和谐可言呢?孔子的义利观,对于治疗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害国害命或者殉身求利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子》第三十三章有“知足者富”,懂得满足的人就是富人。换用今天的一句话,就是:人,要学会知足。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想想老子的话,一切就会释然了。
  (三)追求生命价值,就要明确生命存在的意义,就要让生命在有限的时段里闪现出它的社会性。
  1、追求生命价值,首先要有自己人生的道德底线。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篇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真正的大丈夫,心存仁爱之心,以礼作为思想准则,做符合道义之事,志得意满的时候也与他人一同遵循仁义道德,失意的时候仍能践履自己的主张。功名利禄不能使他的心性浮躁,贫穷卑贱不会改变他的志节。做人要坚守志节,要坚守一方灵魂的净土,如果把自己的生命绑在利欲的战车上任由驱遣,那是对生命不负责任,对圣神生命的亵渎。
  2、追求生命价值,就要把生命放到它应有的位置中去,让它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
  作为社会生活的人,只有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先秦诸子的领先人物孔子、孟子、墨子等人就是在参与社会的的过程中实现他们生命的价值的。他们积极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思想,锻炼了自己的游说技能,完善了自己的论辩技巧。正是因为他们关注社会、对社会有所思考,才能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
  3、追求生命价值,更要勇于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挖掘自我,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怨天不尤人,遇到困难也不退缩。
  有很多人把别人的成功归功于运气,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命。但诸子的话告诉我们: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自己。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战胜自己的人刚强,说明人在遭遇困境时,战胜自己才是更重要的。
  《荀子·天论》篇言:“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意思是说,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想得到万物,想使它们变成自己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治理好万物以保证不失去它们呢!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天,依靠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荀子认为: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人应该把握天运的规律,并利用天。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归根究底,事成与否在于人谋,顺天而谋事,事自成。换言之,一个人的行事如果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社会自然会给人的行事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畅通无阻的大环境。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事就自然能成功。荀子的话启示我们:人的成功主要源于自身的努力。
  《孟子·告下》篇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启示我们:失败是常有的,人要经得起苦难,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时,我们要能够振作。孟子的话给很多历经失败或正遭受挫折的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勇气。
  《先秦诸子选读》中有关诸子对生命的阐述无不彰显着诸子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些文章教学生热爱生命,思考人生、实现生命价值。
  远航的船只需要灯塔,迷途的人生需要引导,生活需要导师,社会需要模范。育人的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树立人与文的模范,让学生有参照,有模仿。《先秦诸子选读》中诸子对生命的理解,无疑为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很好的参照。让我们踏着先秦诸子的足迹,师其言,行其范,让生命闪光,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谐。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及《文言文全解》
  • 【发布时间】2015/3/29 17:59:03
  • 【点击频次】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