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作者】 张 惠

【机构】 新疆乌市第73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新课改浪潮中,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语文课堂在热闹背后表现出放任浮躁浮夸的倾向,语文教师,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的活力。语文课堂应充分把握一切契机,借助多种途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是学习的乐园!探讨了创建学习型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合理举措。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新课改浪潮中,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时俱进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师生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然而,不少课堂在热闹背后表现出放任浮躁浮夸的倾向,课件虽然丰富美观,但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教学效率并不理想。如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写”减少了,琅琅读书声变少了,语文味也越来越淡了。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的活力。
  我认为一位语文老师在进课堂前应做好这些工作。 
  (一)钻研教材——有效教学的前奏 
  我认为,要实施有效教学,首先要做到明确目标,深入钻研教材,巧妙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把握价值取向。若对文本的解读把握不甚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难以进入情境。同时教师心中要对语文各个学段的目标熟知,否则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会出现超纲或难度低,学生训练不到位。老师只有做到了熟于心了,不管课堂中突发什么状况,不管怎么教,这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在心里,教起来也井井有条,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了解学情——有效教学的前提
  语文老师比其他科任老师的方便之处在于,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最多,通过课上、作业、课下表现可以了解到学生个体特征和不足,班级整体薄弱环节,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预设、修改。
  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而且新教材的编排是很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的。在我上课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写下来,与大家共同探索。那么我们在设计一节课时要关注到:
  一、钻研课文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钻研教材先要琢磨题目,有些题目不仅反映了课文主题,而且暗示了行文线索,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利用文题设疑求答,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在钻研教材时,先和题目对话,从课题出发,扣住突出反映题眼的重点句段,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例如人教版五下的《将相和》,学生对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学习,去了解;“将”、“相”,以及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问题有梯度的问出,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一种“求知若渴”,急于解决问题的浓烈学习兴趣悄然生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让学生做自己的学习主人。语文教学要详略得当, 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他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即抓住课文的重点, 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在充分调动起学生悲愤情绪时,一根主线“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打开课本划下来你对爸爸的认识。孩子的思路清晰,学习目表明确,整堂课孩子通过对父亲的认识和学习,既学习了语文知识,也很好的得到了一次德育教育熏陶。 
  三、开展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如:《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发现乡下人家的中心句后,小组合作学习你喜欢的乡下人家的画面,并介绍给同学们。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画面的内容。学习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该画面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学习汇报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专心,竭尽所能。
  四、巧用电教媒体, 提高课堂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 恰如其分地运用电教媒体, 发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 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运用媒体,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的《画风》一文,“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学生难以理解。在深入品悟语言文字后, 我运用多媒体将风的特点依次用课文中三个小朋友宋涛、陈丹、赵小艺的对话,揣摩人物对风的认识的心理活动,用填空形式进行对话学习,使声音和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活动的画面,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再让学生深入思考, 组织语言, 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体会出怎样画风,最后把风藏在身边的旗子、小树、风车里,连起来就谱成了一首诗歌,孩子自然而然读的亲切,读的美。这样本课难点在媒体的帮助下轻松解决。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和再加工, 将原来冗长的文字叙述通过声音和图像表现出来, 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简练,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 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字所包含的意(下转第4页)(上接第57页)义, 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运用媒体, 巧设朗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段, 写人们观赏德国街道两边花的景色及其感受, 语言美、意境美。怎样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它的美, 读出它的美呢? 我播放了一段录像,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读出了对德国街道两边花的的惊叹赞美之情。
  思考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到内的吸收, 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 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 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电教媒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老师用传统的联想设计来的更逼真,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言, 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学以致用,发展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既不稳定,具体表现是易于激发,但难以持久。因此,我谨持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教学后安排学生把所学知识及时的、经常地用于实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深化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发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学完五年级下册的第八组专题“异国风情”的课文后,我和孩子们一起上网查阅德国、威尼斯、泰国、非洲更多的资料,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交流后再制成精美的手抄报,相信这节课会在他们记忆里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综上所述,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充分把握一切契机,借助多种途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是学习的乐园!
  • 【发布时间】2015/3/29 18:13:43
  • 【点击频次】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