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困境突破路径初探

 

【作者】 高 明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突破语法教学目前的困境,改进语法教学的效果,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语法教学素养。提高教师语法素养需多方面条件,内部条件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自主研修,稳步提高英语水平和语言学素养,逐步完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不断丰富语法教学方法和技能;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教学语法体系的基础研究、相应的教师培训及配套资源支持。
  (一)始终坚持知识能力结合的教育观
  首先,应从宏观上和根本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认识语法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纠正对知识学习的偏见,正视知识教学的价值。二是不是空谈理念,把理念认识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把理念落实到平日课堂教学实践中来。
  (二)客观认识语法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应建立正确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给语法教学理性定位,不淡化也不夸大,从而妥善解决“为什么教语法”的问题。语法作为外语学习的基础,不存在“过分重视”的问题。要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淡化或回避语法不能解决问题。有效的办法是加强语法教学的研究,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研究更新语法教学的内容,创新语法教学的途径,最终提高语法教学的实效。
  (三)稳步提高英语语言文化水平
  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水平对教学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能不到一定水准,对教学内容缺乏精准的定位和把握,却热衷于追求教学法的“研究”“创新”,就无异于缘木求鱼。通识课程、课程理念类课程固然重要,但没有学科根基做支撑就显得空洞;教学设计、课例观摩类课程短期见效确实比较快,但没有深厚的学科根基,教师发展很快就会遇到瓶颈,因此,要有决心和耐心去夯实职业素养的基础。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困难不小。因为教师的英文水平个体差异大,想短期提高英语水平又不容易,既需要教师有强烈的内驱力,又需要能长期坚持。外部还要有合适的课程培训和资源配合支持,需要组织专门机构或人员根据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为教师设计专门的听、说、读、写技能课,以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知识课及英美社会文化等课程。这类课程内容对培训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如内容选择或操作不当,往往引不起教师兴趣,再加上见效较慢,所以目前很多教师培训项目中比例偏小。但是,这类课程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下文所谈其他方面的素养,都需要这个英语水平做基础。所以一定要加强认识,深入研究,坚持不懈。英语语言文化素养的提高,虽然可通过短期进修和专门课程进行阶段性强化,但实际上它是英语教师的终身课题,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
  (四)根据需要补修语言学类课程
  首先,必须认识到语言学的实际作用。目前语言学课程主要是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外语系、语言学系或中文系的语言专业开设,部分师范院校也有语言学课程。从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到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都需要重视语言学理论素养的强化,同时,我国有众多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杂志和刊物, 大都是追求理论研究高层次的, 应该多注意普及相关的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研究,也应该重视对来自教学实践中的普遍问题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研究。
  (五)强化提高英语语法教学技能
  提高语法教学的效果,至少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教什么样的语法”,二是“怎样教语法”。从教法研究到课堂实践,以前大家更关注“语法怎么教”的问题。但实际上,优化语法教学,首先要研究“教什么样的语法”。
  1.研制简明实用的教学语法体系,解决“语法教什么”的问题
  重新审视语法教学的内容,需要借鉴当代各语言学流派的成果。比如,传统规范语法的思想是用规则来指导语言运用,而描写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反过来从语言运用的实际观察中总结描写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以及哪些用例更常见,更容易被接受等,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典型用法和边缘现象。
  2.探索语法教学的新方法,解决“语法怎么教”的问题
  (1)放弃对最佳方法的追求
  要创新语法教学的新途径,首先要放弃对所谓“最佳教学法”的追求。漫长的历史岁月里, 语言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有过许多变化和发展, 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教学法、听说法(视听法) 、意念功能大纲、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等等,有人支持, 有人反对, 更多的人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法, 或认为教学法的更迭无非是一种时尚, 或是像两头摇晃的钟摆(Ellis,2006)。
   (2)从新的语言观出发探求语法教学新路径
  本文将视角聚焦于语言教师的语言观,语言教学观和当代语言学理对语法教学的普遍原则的启示上来,认为要从根本上改进语法教学的效果,需要英语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熟悉了解当代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新发展,以新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来指导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是在结构主语语言学和描写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注重形式和结构的分析,对具体语境、语义和语用等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因素关注极少。以这种语言学观为基础的语法教学用于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显然不太匹配。例如,下面两个句子:(a)I taught Greek to Harry.和(b)I taught Harry Greek.一般被认为是完全同义的,只是句式结构不同。但实际上,一种语言中几乎没有哪两个词或哪两个句子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在隐含的意义中,(b)暗示Harry学会了所教内容,(a)的这种暗示减弱。这种微妙区别认知语法理论中用距离象似性(iconicity)来解释(赵艳芳,2001)。
  语法教学中目前显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更早期英语教学中某些其他问题的矫枉过正。这提醒我们仍需要加强对语法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善于在知识与技能、语法与交际、工具性与人文性等各种矛盾的动态对立中寻求平衡。语法教学从内容升级,教学方法的创新,宜及早提上日程;教师培训或资源研发中,应特别重视教师英语饲养和语言素养的补习强化。
  本文提出了突破语法教学困境的五个方面的建议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其中,端正认识是前提,提高英语和语言学素养是根本,更新教学语法内容是基础,探索语法教学新路径,提高教师语法教学技能是是归宿。
  • 【发布时间】2015/3/29 18:23:22
  • 【点击频次】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