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低碳经济下高速公路运输业的发展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 在道路运输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车辆选择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生产经营这些方面考虑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对策,而且要根据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运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决策以提高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道路运输 低碳经济 发展对策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与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对经济活动的要求是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物质和能源在过程中需要得到循环可持续利用,做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低碳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其定义为:“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资源的高效及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道路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为: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资源要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序原则,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在输入端进行减量化,即在生产源头要考虑节约资源,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实现既定的生产及消费目的。这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减少浪费,从生产源头就开始注意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为输出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系统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处理废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上的。因此,在此机理上建立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层次模型可为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方法依据。
二、道路运输的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
通常运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专家评价方法、数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而言,考虑到所涉及的因素具有层次性,难于准确计量,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交通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更有意义。
1.评价目标。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即对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评价。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体现了企业内部的低碳经济实现,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资源化,而低碳经济恰恰将二者统一起来。因此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评价目标为:
评价道路运输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达到了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水平,以及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能为交通运输业或其他行业提供发展经验的目的。 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根据能全面反映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的分析整理,通过评价可以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依据以上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相关决策原理来为道路运输企业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设计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遵循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将目标层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将一级子目标设定为减量化指标以及再利用和资源化指标。再考虑到清洁燃料车辆的使用可实现无害化生产,也将无害化指标设定为一级子目标。在一级子目标下设定指标层,即相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再利用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效,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资源以及辅助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关计算为:直接(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辅助)生产资源/直接(辅助)生产资源总量。资源化指标主要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相关计算为:废旧资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资源/废旧资源总量。
三、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在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点内容。在道路运输企业采用评价指标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应用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节约土地,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化。建设时注重经济效用,保证企业收益,对可通过改造作为其他用途的基础设施,可合理使用将其资源化。
(2)车辆的选择及使用方面:选取节能环保的车辆,使用过滤装置或配备尾气催化转化装置以减少尾气污染,使用清洁燃料车来节约能源。提高车辆利用率及运输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基础上选用大型运输车辆,陈旧车辆可改做其他用途。
(3)经营管理方面:重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有新技术、新科技产品投入市场。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进与使用。在运营过程中做好统计预测工作,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并对车辆、能源的使用成本、办公设备、清洗清洁设备使用成本等进行成本管理。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资源优化利用,增加企业收入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四、高速公路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 (下转第52页)
(上接第30页)
(一)高速公路大力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全面发展,高速公路具有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我国传统的交通运输结构,使通过汽车运输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高速公路的出现为体积小、价值高、对运输时间有较强要求的货物运输提供了安全、快速的保障。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长距离的快速运输提供了衔接紧密、服人性化的优势保障。同时,高速公路的完备建设为构建现代化交通事业的统一体系提供了现实依据,使完善构建的运输通道摆脱了高速公路以往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从属地位,而是形成了与其他运送方式相匹配、相适应的更加强大的运输系统。
(二)高速公路带动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由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无不拥有着高速公路快速甚至是超前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可以说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完备、超前发展为强化区域间的经济沟通提供了优秀的交通渠道,对促进全社会的经济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区域间的商业往来活动与人员交流更加频繁,有利于灵活、多样经济活动带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例如,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提升、产品结构的均衡发展与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流通等。高效的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又使生产力的布局更加合理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使整个社会的人口城市化建设进程与现代化的一体管理进程迅速提升。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高速公路的众多优势及人性化管理职能对我国各地区、各产业的经济发展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优势整合、快速推进高速公路事业的全面建设,才能最终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趋于平衡,国民经济的发展趋于稳定,社会产业结构得到最合理的调整,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真正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赵涛,徐凤君.低碳经济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曹小华,欧国立.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交通建设路径选择[J].综合运输, 2006 (2)
3聂育仁.公路水路交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 2009 (3)
关键词:道路运输 低碳经济 发展对策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与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对经济活动的要求是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物质和能源在过程中需要得到循环可持续利用,做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低碳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其定义为:“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资源的高效及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道路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为: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资源要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序原则,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在输入端进行减量化,即在生产源头要考虑节约资源,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实现既定的生产及消费目的。这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减少浪费,从生产源头就开始注意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为输出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系统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处理废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上的。因此,在此机理上建立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层次模型可为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方法依据。
二、道路运输的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
通常运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专家评价方法、数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而言,考虑到所涉及的因素具有层次性,难于准确计量,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交通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更有意义。
1.评价目标。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即对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评价。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体现了企业内部的低碳经济实现,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资源化,而低碳经济恰恰将二者统一起来。因此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评价目标为:
评价道路运输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达到了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水平,以及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能为交通运输业或其他行业提供发展经验的目的。 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根据能全面反映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的分析整理,通过评价可以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依据以上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相关决策原理来为道路运输企业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设计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遵循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将目标层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将一级子目标设定为减量化指标以及再利用和资源化指标。再考虑到清洁燃料车辆的使用可实现无害化生产,也将无害化指标设定为一级子目标。在一级子目标下设定指标层,即相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再利用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效,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资源以及辅助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关计算为:直接(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辅助)生产资源/直接(辅助)生产资源总量。资源化指标主要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相关计算为:废旧资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资源/废旧资源总量。
三、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在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点内容。在道路运输企业采用评价指标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应用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节约土地,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化。建设时注重经济效用,保证企业收益,对可通过改造作为其他用途的基础设施,可合理使用将其资源化。
(2)车辆的选择及使用方面:选取节能环保的车辆,使用过滤装置或配备尾气催化转化装置以减少尾气污染,使用清洁燃料车来节约能源。提高车辆利用率及运输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基础上选用大型运输车辆,陈旧车辆可改做其他用途。
(3)经营管理方面:重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有新技术、新科技产品投入市场。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进与使用。在运营过程中做好统计预测工作,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并对车辆、能源的使用成本、办公设备、清洗清洁设备使用成本等进行成本管理。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资源优化利用,增加企业收入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四、高速公路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 (下转第52页)
(上接第30页)
(一)高速公路大力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全面发展,高速公路具有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我国传统的交通运输结构,使通过汽车运输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高速公路的出现为体积小、价值高、对运输时间有较强要求的货物运输提供了安全、快速的保障。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长距离的快速运输提供了衔接紧密、服人性化的优势保障。同时,高速公路的完备建设为构建现代化交通事业的统一体系提供了现实依据,使完善构建的运输通道摆脱了高速公路以往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从属地位,而是形成了与其他运送方式相匹配、相适应的更加强大的运输系统。
(二)高速公路带动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由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无不拥有着高速公路快速甚至是超前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可以说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完备、超前发展为强化区域间的经济沟通提供了优秀的交通渠道,对促进全社会的经济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区域间的商业往来活动与人员交流更加频繁,有利于灵活、多样经济活动带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例如,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提升、产品结构的均衡发展与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流通等。高效的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又使生产力的布局更加合理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使整个社会的人口城市化建设进程与现代化的一体管理进程迅速提升。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高速公路的众多优势及人性化管理职能对我国各地区、各产业的经济发展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优势整合、快速推进高速公路事业的全面建设,才能最终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趋于平衡,国民经济的发展趋于稳定,社会产业结构得到最合理的调整,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真正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赵涛,徐凤君.低碳经济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曹小华,欧国立.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交通建设路径选择[J].综合运输, 2006 (2)
3聂育仁.公路水路交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 2009 (3)
- 【发布时间】2015/4/21 9:54:01
- 【点击频次】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