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作者】 韩 霞

【机构】 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课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就得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可是很多教师对欣赏的教学仅停留在“听”这一层面上,所以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且经常出现学生不喜欢上欣赏课的现象,欣赏课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无奈呢?
  关键词:导入  共鸣  意境   想象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过反复尝试,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其次,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抓好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良好的导入能点燃学生倾听音乐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如在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时,在缓缓流畅的琴声伴奏下,我讲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和一个热爱音乐的盲女相遇的故事,讲了这首曲名的来历。以此为契机,引出贝多芬的生平和成长经历,从多角度认识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通过有趣的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欣赏乐曲创造一个美丽和谐的环境。
  二、引起共鸣
  音乐欣赏情感体验的核心就是情感共鸣。欣赏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就等于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似乎融为一体。《快乐的小熊猫》是一首很能被学生接受的乐曲,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优美无比的旋律时,让学生想象非常静谧、安详,阳光洒落的森林的初晨,小鸟展翅飞翔之后,活泼的旋律跳出,欢快的音乐牵动了他们的心,注入了学生的心里,不自觉地也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虽然小熊猫的形象不是很明显,但是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在音乐中得到了快乐情绪的迸发。
  三、创设意境
  简单的讲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在音乐中意境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感情与想象画面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微妙变化。在音乐欣赏课中,我认为老师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学生产生与作品创作意图相一致的意境。现在的教学最可利用,也最能创设意境的就是多媒体了。听赏时,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有相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奋笔疾书,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四、展开想象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听赏音乐时,只有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把抽象的音乐导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情感、意志、思想、意识等作为内容投入进去,在“我”的想象里复活了,再现了,于是引起共鸣,产生审美感动。例如:二年级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乐曲是用小镲、大镲、大锣、串铃、木鱼等六件打击乐器演奏的,因此,没有旋律,只有节奏要求学生理解是比较难的。欣赏时,我设计了简单的情节:如鸭子走出鸭舍时的情景以及在池塘里嬉水的情景。初听一遍后,学生开始想象:有的学生模仿鸭子走路摇摇摆摆,有的学生模仿鸭子的叫声,有的模仿鸭子之间的打闹、拌嘴、拍翅膀。第二个情节,学生们设计出了鸭子在池塘里游泳戏水、捉鱼、捉虫等动作,个个憨态可鞠?,生动地表现了鸭子的形象。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表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给音乐插上了翅膀,同时也给音乐欣赏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五、音乐游戏
  孩子们在任何时候对游戏都是情有独钟。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孩子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例如:听赏《火车波尔卡》时,我他们边听边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形式多样的游戏是培养儿童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总之,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
  • 【发布时间】2015/4/21 10:01:24
  • 【点击频次】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