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品味快乐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吾周央措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红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得自由自在。
  关键词:《祖父的园子》   品味童年    体会快乐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背景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文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也是学生在品味快乐的童年生活,更是在阅读童年的自己。
  二、教学设计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无限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很自在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作者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作者。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以及自己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每天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作者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三、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作者心灵的自由,舒展了作者的人生。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学时,我紧扣这一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园子大、样样都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
  (二)童年是自由而快乐的
  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时,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赏读快乐的童年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要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品味快乐的童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案与作业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5/4/21 10:05:42
  • 【点击频次】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