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时代对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学生的知识面窄、思维能力不强,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为此,农村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情境,激活思维,提升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而且热情,判断力强,好奇,好胜,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既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认知,又要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全方位健康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问题引导思维,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设疑,精心营造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讲故事方式把数学问题引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有问题引入:“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了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了悬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方法和结果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评出最优方案,这样互相启示,相得益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此外,也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激发学生思维。又因为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所限,配套学具不够充足,因此让学生自制学具,使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的兴致高,乐于思考,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青少年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如果不去开发,那永远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适当的启发诱导才能使儿童潜在能力向显性能力转化。要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发展的天地,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为此,我们不仅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而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建构。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很重要。教师须根据学生学情或知识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导语。
2、精心设计学习“小障碍”,培养敢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与能力。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昧。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开发其创造潜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只有这些“障碍”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以某问题为基点向多方面角度自由发散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在知识上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能力上发散越广泛越灵活,越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尝试“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2)“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三、鼓励学生创编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生见识面窄,参加的课外活动较少,因此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多鼓励学生对练习题进行创编,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编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可以从创编计算题、看图编应用题、看算式编题这三个方面让学生大胆创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学习提供良机,科学地、持久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学生的知识面窄、思维能力不强,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为此,农村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情境,激活思维,提升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而且热情,判断力强,好奇,好胜,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既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认知,又要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全方位健康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问题引导思维,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设疑,精心营造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讲故事方式把数学问题引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有问题引入:“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了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了悬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方法和结果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评出最优方案,这样互相启示,相得益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此外,也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激发学生思维。又因为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所限,配套学具不够充足,因此让学生自制学具,使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的兴致高,乐于思考,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青少年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如果不去开发,那永远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适当的启发诱导才能使儿童潜在能力向显性能力转化。要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发展的天地,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为此,我们不仅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而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建构。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很重要。教师须根据学生学情或知识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导语。
2、精心设计学习“小障碍”,培养敢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与能力。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昧。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开发其创造潜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只有这些“障碍”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以某问题为基点向多方面角度自由发散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在知识上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能力上发散越广泛越灵活,越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尝试“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2)“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三、鼓励学生创编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生见识面窄,参加的课外活动较少,因此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多鼓励学生对练习题进行创编,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编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可以从创编计算题、看图编应用题、看算式编题这三个方面让学生大胆创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学习提供良机,科学地、持久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质量。
- 【发布时间】2015/4/21 10:09:29
- 【点击频次】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