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美术课中的“激趣”

 

【作者】 姚金伟

【机构】 河北省青县陈嘴学区陈嘴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堂初一年级的美术课,本着观察学生绘画能力水平的想法,安排了“自主绘图,内容自拟,形式、种类不限”的绘画练习,面对这样的安排,有的学生开始翻书找自己的“目标”,有的则叼着笔、东张西望的不知所以然……当学生把画交上来,我准备找出几幅来进行鼓励的时候,却无奈的发现部分画面都是“鞋垫花”一类的图案,其余大多数的却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而胡乱临摹的图画,有几个学生甚至直接将书本的尾页撕下充当美术纸……
        美术是传达感情、感受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不仅能让学生的欣赏力、创造力得到发挥,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由于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较为滞后,诸如学生家长和学生对该科目的认识不够、学习中的花费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认为美术课是一门没用的课程,并对这门课程有着极大的疲倦感。如何能让学生喜欢美术课,吸引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对于美术课的理解和巩固,提高观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精心准备,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
        美术课属于动手操作、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但学生在对相应的知识缺乏相应认知的情况下,一味的只进行绘画的话,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枯燥的意识。针对第一堂美术课上出现的问题,我将自己的线描、素描、水彩、水粉、油画,静物、人物、风景等作品做相应收集,在课堂上进行一一展示,并简单地对画法、特点作相应的介绍后(还说明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之后的课堂练习以线描为主,并告知有关线描的相关知识),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带有专业性质的绘画知识,更能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欲望。
        二、多种教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一般都分为课堂传授和实践作业两大块,多以传统的教学进行“填鸭式”的讲授,造成组织单调,气氛沉闷的状态,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我们就应该积极改善授课环节,寻找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方法,进行“开发式、开放式多元化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融性。
         1、当堂范画。主要针对某些绘画难点或者需要当场试看效果的绘画方式所作的范画,能够给学生提供当下的技术支持或者亲眼所见的机会。在绘画教学中,由于认知、表现能力等方面原因,学生常会遇到造型表现困难,譬如物体的物体形象特征、比例关系、遮挡关系的表现等问题。此时,教师的示范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现有物体的特征,以获取丰富的表象信息。当学生感觉中困难的问题变得直观化、简单化,可循序渐进的时候,学生自然就不会因为“难画”而撇弃美术课了。
         2、室外写生。虽然说书本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但对于美术课来说,还必须有亲自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室中针对所绘物体作范画和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后,适当安排一些室外的活动,让学生到操场上、生活区与大自然接触。这样做不仅能弥补美术课中书本单一或没有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对表达的欲望也特别强烈,只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并当场实物范画,他们很快就会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尽情的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无拘无束的表现出来。
         3、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运用图像、文字、影像、音乐等手段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这些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也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丰富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搜集国内外优秀画家的作品,并将作品详细分门别类,并做相关注解后进行展示。不仅让学生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而产生新鲜感,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用几个感官去接受,去学习,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
        4、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现象,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如自身衣服色彩的搭配、教室和自己房间的美化设计、运动会和晚会的海报及底幕设计、自己名字写法的设计等,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情,也是他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这些鲜活的内容最容易激起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采用评价机制,延续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结构的重组,学生对事物具备了较高的评判能力,这时候对作品的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开始重视,缺乏过度的成人化评价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锐减,面对这样的情况,运用课堂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宽容、公平。尽可能的发现学生练习和作业存在的优点,降低评判标准,不嘲笑、不打击,一视同仁,不以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印象太高或降低学生对成绩进行评价。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学生的眼高手低,表扬或批评的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不是学生的作业水平,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种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我们的美术教学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症结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相信没有我们迈不过的坎,浩渺的天空会给我们留下一抹亮丽的云彩!
  • 【发布时间】2015/4/21 10:17:45
  • 【点击频次】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