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英美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浅谈
【关键词】 ;
【正文】英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英美文化教学的背景中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真正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英语国家文化的情境,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为学生日后的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教学的范围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习俗文化和自然概况等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 中西方价值观念因其环境适应性、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由于中西方人所生活的家庭、时代等背景不同,其价值观念就不尽相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中西方人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
2.习俗文化 中西方在习俗文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与言语交际有关的习俗,如节日习俗、称谓习俗、问候习俗、称赞习俗、致谢(歉)习俗、色彩习俗、饮食习俗、禁忌习俗等;与非言语交际有关的习俗,即体态语,主要指身体、面部、头部的动作或身体某部分的姿势等非言语交际中的礼节习惯。
3.自然概况 这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状况等。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教学的方法
要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沉浸在目的语言文化的氛围里,并同目的语使用者直接接触。这不仅可以使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所属的文化有理性上的认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同本族文化进行感性比较的同时“习知”目的语所属的文化。然而,客观的现实是:我国绝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是在本族文化的氛围里学习外文,很少有机会与目的语使用者在一起,更不用说生活在其所属的文化氛围里了。那么,外语学习者如何在汉语的文化环境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呢?
首先,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只有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比较才能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对比法是语言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中西方文化差异显着,只有通过不断地比较文化差异,才能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正确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增强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东方人习惯以握手、鞠躬来表示友好,西方人更倾向于拥抱与接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同国家表现也有所不同。在英国,人们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美国,人们比较随意,当然同性朋友交往时很少保持亲近距离,更不会手拉手、肩并肩,否则会被视做同性恋。与此相反,中国文化中,上级与下级,父母与子女,朋友之间,距离越近,越显得亲热。
其次,教师可在平时注意收集有关的电影、录像、图片等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场景,如餐馆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机场工作人员与乘客的对答、打电话时的用语及各种场合的谈话,引导学生观察谈话者的语调、音调、谈话风格、表情动作、着装等,在观赏间隙或之后进行文化分析、评价,加深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和习惯。
第三,在教学中针对某一个文化现象,反复进行练习。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内容,必然包含着一个语言项目。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提供情境,提出目标,要求学生编对话或写短文,使学生更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可以解决中国学生学英语开口难的问题。同时,也应要求学生按英国人的习惯来说话写文章,进行交际,而尽量不用汉语思维。还可组织学生运用英语讨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讨论的题目不宜太难,且应有一定的启发性。在进行讨论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讨论的题目及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也可由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有备而来,有话可说。
第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对手绝大多数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了解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靠间接地大量阅读有关的材料。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这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阅读报纸、杂志是了解当前英美社会各阶层、各种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成熟、全面。广泛阅读有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来理解异国文化,帮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另一民族所崇尚的价值和信仰,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当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要有实用性和阶段性。所谓实用性是指中学英语教学的对象不是英语专业学生,不需要专门学习语言学或文化史,而是需要学习最现代的日常生活英语。所谓阶段性,是指初中英语文化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能对初学者大讲文体、修辞等深层文化,而应首先教会说话。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态度,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了解异国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歌曲、短诗、衣食住行等,并对其产生兴趣。
正是由于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美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周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规定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基础外语教学目标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由此可见,无论是英语初级教育所使用的教材,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用的方法,都应围绕“文化”二字做文章。也就是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吸收有关的文化知识背景,在学习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教学的范围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习俗文化和自然概况等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 中西方价值观念因其环境适应性、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由于中西方人所生活的家庭、时代等背景不同,其价值观念就不尽相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中西方人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
2.习俗文化 中西方在习俗文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与言语交际有关的习俗,如节日习俗、称谓习俗、问候习俗、称赞习俗、致谢(歉)习俗、色彩习俗、饮食习俗、禁忌习俗等;与非言语交际有关的习俗,即体态语,主要指身体、面部、头部的动作或身体某部分的姿势等非言语交际中的礼节习惯。
3.自然概况 这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状况等。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教学的方法
要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沉浸在目的语言文化的氛围里,并同目的语使用者直接接触。这不仅可以使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所属的文化有理性上的认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同本族文化进行感性比较的同时“习知”目的语所属的文化。然而,客观的现实是:我国绝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是在本族文化的氛围里学习外文,很少有机会与目的语使用者在一起,更不用说生活在其所属的文化氛围里了。那么,外语学习者如何在汉语的文化环境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呢?
首先,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只有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比较才能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对比法是语言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中西方文化差异显着,只有通过不断地比较文化差异,才能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正确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增强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东方人习惯以握手、鞠躬来表示友好,西方人更倾向于拥抱与接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同国家表现也有所不同。在英国,人们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美国,人们比较随意,当然同性朋友交往时很少保持亲近距离,更不会手拉手、肩并肩,否则会被视做同性恋。与此相反,中国文化中,上级与下级,父母与子女,朋友之间,距离越近,越显得亲热。
其次,教师可在平时注意收集有关的电影、录像、图片等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场景,如餐馆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机场工作人员与乘客的对答、打电话时的用语及各种场合的谈话,引导学生观察谈话者的语调、音调、谈话风格、表情动作、着装等,在观赏间隙或之后进行文化分析、评价,加深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和习惯。
第三,在教学中针对某一个文化现象,反复进行练习。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内容,必然包含着一个语言项目。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提供情境,提出目标,要求学生编对话或写短文,使学生更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可以解决中国学生学英语开口难的问题。同时,也应要求学生按英国人的习惯来说话写文章,进行交际,而尽量不用汉语思维。还可组织学生运用英语讨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讨论的题目不宜太难,且应有一定的启发性。在进行讨论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讨论的题目及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也可由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有备而来,有话可说。
第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对手绝大多数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了解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靠间接地大量阅读有关的材料。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这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阅读报纸、杂志是了解当前英美社会各阶层、各种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成熟、全面。广泛阅读有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来理解异国文化,帮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另一民族所崇尚的价值和信仰,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当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要有实用性和阶段性。所谓实用性是指中学英语教学的对象不是英语专业学生,不需要专门学习语言学或文化史,而是需要学习最现代的日常生活英语。所谓阶段性,是指初中英语文化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能对初学者大讲文体、修辞等深层文化,而应首先教会说话。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态度,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了解异国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歌曲、短诗、衣食住行等,并对其产生兴趣。
正是由于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美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周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规定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基础外语教学目标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由此可见,无论是英语初级教育所使用的教材,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用的方法,都应围绕“文化”二字做文章。也就是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吸收有关的文化知识背景,在学习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 【发布时间】2015/4/21 10:24:25
- 【点击频次】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