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生本教育教学

 

【作者】 贾春燕

【机构】 四川省剑阁县武连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生本教育”初次接触,很是陌生,通过2013年10月18日至21日,参加了剑阁县教科局组织的部级课题“全国第128期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又在11月29日,参加了县教科局组织的赴陕西宜川中学考察学习。通过这两次的学习,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深刻了解。对我26年的教学,进行了深深反思。可谓是百般感慨,感悟良多。“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现在教育,从幼儿开始,传授的就是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好在部级课题“生本教育”的研究,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希望。教育专家,生本教育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在教师培训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今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生本教育的宗旨,把生本教育做深做透做好。树立一个思想:简简单单才是美,简简单单才是真,简简单单才是好。
  通过我两年的生本教育实践体验后,最想说的话就是“生本,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任何教师拿起教材,就能走进课堂,上好语文课;简单到教师只要乐于关注学生,善于和学生一起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就能分享到教学最丰硕的成果;生本,简单到学优为师,师生共同成长,相互提高的美好境界。
  以往对教育的界定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新华词典》)。但这个定义没有指明谁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究竟怎样影响学生?所以还是没有说到本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尖锐地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郭思乐教授在《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未来的教师教育标准,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核心理念。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是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真正的探路工程。它也是国家中长期规划所阐述的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方针的生动体现。《人民教育》总编傅国亮先生说:生本教育是教育多样化的主流理论和模式。
  怎样做好语文生本教育教学?
    (一)转变观念
  一是解决一个根本点,“语文生本教育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位——“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即以生命为本,实现生命的提高,最终基本靠生命本身。要真心实意地承认学生是主体,对主体的认识要有坚强的观念,才能取得卓越的成绩。有问题找学生,无资源找学生,要惊喜找学生。儿童有着学习的天性,而天性的发展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好学设计教学,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核心就是“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生本教育即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语文教育教学”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课堂。
  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快乐起来,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尊重学生的错误与失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生本教育,采用的是“乘法”思维和整体思维。教师通过鼓励和激励,给儿童10就要使之得到100及至1000,让儿童每天都有新的东西,思想奔涌而出。
  二是明确一个中心点,“生本语文教育教学”根本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阅读生本语文看什么?一句话:阅读推进没。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的语文素养,基本上不是靠教而是靠学,教者的启蒙,只是用来呼唤学习者的本能,实现学生的自主的学:阅读、写作、说话和生活实践。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人的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最核心的地方就是阅读。
  三是做好角色的转变,“生本语文教育教学”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让学生成为幸福快乐的人——“学生自主课堂”
  中国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变革必须从课堂开始。减去语文基础知识的琐碎说教,腾出时间、空间,为学生展示阅读搭建平台。在阅读中牢固树立整体观,重在体验感悟。整体是不可拆的,不要把阅读变成知识点的材料,多读书少做题,不要在课文上深挖洞,深耕细作,要原汁原味的整体感悟。避免那种因条分缕析带来的对文本自身美的割裂。语文的学习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学习,不是一次性完成,不能求完整。
        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由“纤夫”变为“牧者”。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贫瘠的土地也能夺丰收,奥妙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教师应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同学生一起成长。与你的学生互动,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讲课是指导学生效率最低的方式之一,但是在实现中,它却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表面上看,老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认真地听,似乎这一切都很平静很和谐。事实果真如此吗?当你讲完之后满心欢喜地问自己的学生“你们听明白了吗?”,回答的结果也许会令你尴尬或者不开心。因为有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甚至压根就没有在听你说。这种“和谐”的背面隐藏着一个最大的不和谐——老师替代了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人角色。“实践出真知”,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这样他们才能亲自动手并通过独立地思考去获取知识。而我们老师常常会想当然,一旦学生知道某个答案,或者背会了某个知识点,我们就认为他懂了,但是事情通常不是如此。知道某个知识点和用它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完全是两码事。想象一下你正在学习一门新技巧——游泳。教练让你和其它的初学者围坐在游泳池边的一张桌子边,然后开始讲解如何游泳,而你们就在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事实上,他还跳进了游泳池,亲自在做起了示范。然后,你把所有的东西都背了下来,参加了考试——一次笔试你的成绩名列前茅。好,现在,你就为一位游泳健将了,对不对?不,完全不是这样。光听游泳课,我们学不会游泳;只有下水游,才可能学得会。同样的,光听驾驶课,也学不会开车;只有动手开,才有可能开起来。生活中如此,课堂上亦然,我们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老师与学生才能达成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生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学生在充分的质疑、分析、研讨交流、展示,讲台是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讲解、自我答疑、自我陶醉、自我分享,自我快乐,老师则是专注听者、欣赏者、喝彩者、鼓励者。在关键时候老师才出来引导、点拨、画龙点睛,整个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得到了根本变化,“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
  “生本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①在引领学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②在关键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③在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闪光点,并给予彰显;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加以引导。④捕捉课堂上的点滴契机给予学生中肯富有激情的评价。⑤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更高度的概括和更生动的叙述,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教益。
  (二)操作策略
  简单,不是草率,不是浅薄,简单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很高的境界。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就是看他是否能将最复杂的事处理成了简单的事,而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语文教学怎样才能简单,精彩?落实先学,抓好课外阅读是精彩课堂的两大法宝。
  1.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质量、效率的保证
  (1)先学后教的“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是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设置的先学的问题应当是“容易入,能成功”。而且是把握住关键和核心,分层次有提高的。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有四个:一是确定内容和进度(孩子学什么),是在教师对人的培养的全盘考虑下提出来的;二是给出对学的恰当而不过分的指导,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导的背景的学;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孩子自己学,我们就不教;四是表面上孩子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孩子自己学。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
  (2)以学定教:这是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学生选择他最感兴趣那个点作为内核,教师也就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点作为活动的内核。“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在孩子先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冷静地看到孩子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这同时也就教得更精粹、更切中孩子的需要了。以学定教最突出的一个长处就是始终保持孩子的强烈情感和兴趣。因为教师注意了孩子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了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了学习的重难点。
  2. 小组是生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课堂是在老师帮助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学习链。形成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小组活动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
  (1)生本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小组活动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展示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习小组的学法指导,进一步提高小组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
  (2)小组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形成学习的集体。学习是需要氛围的,讨论的氛围有利于思维的活跃和深化,小组中协作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捆绑式评价的作用,使本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荣辱与共。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主动帮扶。定期以组为单位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在此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能使后进生同样得到了成功的体验,逐渐找回自信,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这样,小组学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15/5/3 11:01:11
  • 【点击频次】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