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在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实践的一项重要教学行为,也是达成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实施
实施探究式教学是物理新课标的强烈呼喊,要求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还要想方设法予以落实。并在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对如何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作为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我们没有理由不大力实施探究式教学。但由于个别教师对此认识不清,在实践过程中非但效果不佳,还耗时费力,达不到探究式教学应有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共商此话题。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最早见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中,它既是一种教的理念,也是一种学的方法,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经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等途径解难释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探究方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解决问题。但现在很多教师在实践、研究、总结基础上,又创新地在“提出问题”后增加了一个环节——“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现有条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施探究式教学,重在突出课堂主体作用。传统以教师为中主体,践行“一言堂”,视学生为被灌对象。而实施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诞生和学习思想的由来,为我们对课堂教学重新定了义,丰富了学生学习行为,从被灌接受学习变成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学习方式,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传统只能应付试卷,其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当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也发展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了学习过程、增添了学习方法。
三、探究式教学不能等同于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强调实验操作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思想。这无可厚非,但不能把同样是物理课程“喊得凶”的探究式教学与其等同。我们知道,实验虽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但是实验活动本身不能等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包括实验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探索发现过程,对科学探索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很多是实验本身所不能做到的。实验只是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看什么,怎么看”的问题,至于“想什么,怎么想”这一贯穿于实验过程始终,决定着实验方向和实验结果的核心环节,以及体现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问题,其本身就是探究活动重点所在,是实验教学所不能为之埋单的。它既游离于实验之外,也体现在探究过程中。简言之,实验可以是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但不能是全部,其他非实验内容,我们仍然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这一点我们定有共同认识。所以,我们要澄清这一观点,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实施探究式教学。
四、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在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缘来已久,很多教师在新课标出台以前就曾实践尝试,收获了颇多理论成果。在“五个环节”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又对各环节进行了细化,如“提出问题”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思维,产生更大探究动力,又增添了“情境创设”的辅助环节。在“猜想与假设”环节中,为了让所有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又把独立探究变为合作式、协作性小组形式来进行讨论,变独立汇报为抢答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猜想,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汇报猜想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学生不同猜想要作简单分析、归类和排除,还要积极诱导点拨。对学生提出的猜想,即使有错,教师也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没有像传统教学采取指责和简单否定的做法进行。这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五、科学合理设计探究式教学
明确了探究式教学的步骤,我们还要科学设计,才能理想效果。实践中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依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在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首先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考虑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内容的学习上应达到什么目标,在能力培养上应突出哪些方面,应注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落选等。
(二)依据实际情况设计。除了目标设计外,我们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实验条件等设计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并且清楚探究活动中的难点、重点等。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预设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等。
(三)探究式教学要循序渐进。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成,又要分别考虑每敖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任务,而且能使所侧重的探究过程更加深人、具体,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在第一章中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做各种操作,使物体发声,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的共同特征。在随后一些章节探究设计中要求逐步提高,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活动中,较为完整地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前五项要求。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实践的一项重要教学行为,也是达成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积极运用和践行,使之更好地为高效教学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艳华,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J].考试周刊,2010。
[2]郭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3.1。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实施
实施探究式教学是物理新课标的强烈呼喊,要求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还要想方设法予以落实。并在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对如何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作为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我们没有理由不大力实施探究式教学。但由于个别教师对此认识不清,在实践过程中非但效果不佳,还耗时费力,达不到探究式教学应有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共商此话题。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最早见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中,它既是一种教的理念,也是一种学的方法,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经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等途径解难释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探究方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解决问题。但现在很多教师在实践、研究、总结基础上,又创新地在“提出问题”后增加了一个环节——“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现有条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施探究式教学,重在突出课堂主体作用。传统以教师为中主体,践行“一言堂”,视学生为被灌对象。而实施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诞生和学习思想的由来,为我们对课堂教学重新定了义,丰富了学生学习行为,从被灌接受学习变成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学习方式,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传统只能应付试卷,其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当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也发展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了学习过程、增添了学习方法。
三、探究式教学不能等同于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强调实验操作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思想。这无可厚非,但不能把同样是物理课程“喊得凶”的探究式教学与其等同。我们知道,实验虽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但是实验活动本身不能等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包括实验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探索发现过程,对科学探索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很多是实验本身所不能做到的。实验只是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看什么,怎么看”的问题,至于“想什么,怎么想”这一贯穿于实验过程始终,决定着实验方向和实验结果的核心环节,以及体现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问题,其本身就是探究活动重点所在,是实验教学所不能为之埋单的。它既游离于实验之外,也体现在探究过程中。简言之,实验可以是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但不能是全部,其他非实验内容,我们仍然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这一点我们定有共同认识。所以,我们要澄清这一观点,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实施探究式教学。
四、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在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缘来已久,很多教师在新课标出台以前就曾实践尝试,收获了颇多理论成果。在“五个环节”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又对各环节进行了细化,如“提出问题”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思维,产生更大探究动力,又增添了“情境创设”的辅助环节。在“猜想与假设”环节中,为了让所有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又把独立探究变为合作式、协作性小组形式来进行讨论,变独立汇报为抢答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猜想,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汇报猜想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学生不同猜想要作简单分析、归类和排除,还要积极诱导点拨。对学生提出的猜想,即使有错,教师也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没有像传统教学采取指责和简单否定的做法进行。这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五、科学合理设计探究式教学
明确了探究式教学的步骤,我们还要科学设计,才能理想效果。实践中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依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在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首先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考虑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内容的学习上应达到什么目标,在能力培养上应突出哪些方面,应注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落选等。
(二)依据实际情况设计。除了目标设计外,我们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实验条件等设计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并且清楚探究活动中的难点、重点等。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预设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等。
(三)探究式教学要循序渐进。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成,又要分别考虑每敖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任务,而且能使所侧重的探究过程更加深人、具体,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在第一章中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做各种操作,使物体发声,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的共同特征。在随后一些章节探究设计中要求逐步提高,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活动中,较为完整地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前五项要求。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实践的一项重要教学行为,也是达成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积极运用和践行,使之更好地为高效教学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艳华,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J].考试周刊,2010。
[2]郭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3.1。
- 【发布时间】2015/5/3 11:12:55
- 【点击频次】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