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的小学作文七步教学法
【关键词】 ;
【正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少教师曾为之煞费苦心经营,但收效甚微的事实。学生写作水平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学生自身的情商与智商、还有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习的目的性,还有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当然,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训练的功利性和写作习惯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具有 “好高骛远”的做法,这也是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怎样才能从实际出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一步:学会表达。每一次作文前,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表达。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抱怨:“没少让孩子读书,积累句子,可这孩子怎么还是不会表达呢?”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
其次,让学生明确作文就是“说”。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们只要开口说话就要用到语言,那么作文就是把人们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作文只是老师让学生用笔“说”,也就是把说的用笔“记录”下来。这就是我先让学生感到作文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无非就是用笔“说”,会说话就会写作文。
第二步:读范文。这是一种借鉴范文,以读带写,先读后仿,引入门径的基本训练。一篇文章如何构思才能成篇?一个观点如何阐述才能清楚?一个事物如何表达才能一目了然?写作未能入门的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常常是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范文,模仿范文,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但范文的选择不是盲目的,随机的,而应注意“示范性”、“针对性”。 选文必须具有示范引路的作用,切实地针对训练中所要掌握的要领。是要训练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还是要训练如何开头结尾?要训练如何安排记叙或说明的顺序,还是要训练怎样确定叙事的线索?选择的范文应当与训练点相一致。范文可以是课本中的,也可以是课本外的。
范文选出来了,关键是如何读,对于课外选文,宜于指导学生分两步读:第一,看文题,自我构思。要求学生看过题目后,不忙于看内容,而是想一想,在头脑里构思 ,这篇文章会取用哪些材料,以此提升学生观题选材的能力。第二,分析比较地读。要求学生仔细认真研读范文,体会范文是怎样构思,如何成文的,并列出阅读提纲,然后与自己的提纲比较,找出差距,初步懂得应该怎样写。这样,使学生把读范文当作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学生在读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第三步:仿写。读的目的是写,仿写是训练的重点。鲁迅先生说:“依傍和摹仿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其意思是力戒摹仿。这话不错,创作应有自己的发现,以独创为贵,但是,即使是最著名的长跑运动员也是在其先行者的搀扶下开始走路的。同样,任何一位产生过真正艺术的作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鲁迅先生自己也有不少成功的仿写之作,重要的是仿写不应是终点而只是起点,仿写不是机械地“徒袭皮毛”,而是有机地揣摩运用。在指导仿写中,应要求学生不要机械地借鉴、模仿范文,而是从范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受到启示,加以引伸、摹拟,构思自己的作文。至于仿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先易后难,由简而繁,先零后整,由点到面;先局部后整体,由分散而综合。
第四步:采用信天游的方式。放开学生的手脚,自由自在的发挥,尽其所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直到实在无话可说。写完了再鼓励学生自我欣赏,然后相互品读、纠错,最后教师批阅。
第五步:写"生活"。当然,学生作文不能总停留在表面,没有生活,首先老师要教学生写"生活"。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让学生知道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第六步:修改作文。修改作文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这种修改也可增加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比如:学生作文“初成”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妥,在修改中使他们会获得一种乐趣。其次,隔时修改,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再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他们会发出一种赞叹:“这是我写的吗?”“还真是不错啊!”最后,学生互相修改。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知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学生特别喜欢看别人的作文,在欣赏别人的作文时,他们获得一种乐趣,也会更积极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七步:阅读自已的作文。最为关键,也是作文的重中之重。那就是教会学生阅读自已的作文,反复阅读。而此时老师要耐性地进行逐一指导。老师要阅读优秀的作文作为范例,指出好在哪里,怎样写作,把作文的基本要素写出来。然后 ,让学生了解作文也是有要求的,不是乱写,学生此时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自己的作文,调整文章结构和语句顺序,删除多余的废话,使一篇基本成形的作文就展现出来了。对于优秀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在班里读给同学们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有谁还愿意读自己的作文,那就自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全班进行评议。
这样有意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您会发现,学生即使运用语汇不是很到位,但一定不会是聊聊几句话来打发您布置的作文,一定有所长进。学生有了胸中有物的基础,再来指导其修改作文,就容易的多了,而且学生也不会对作文产生恐惧和反感心里,相反他们会很有兴趣。
这就是我多年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七步教学法。借此平台表述出来以供同行参考。
第一步:学会表达。每一次作文前,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表达。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抱怨:“没少让孩子读书,积累句子,可这孩子怎么还是不会表达呢?”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
其次,让学生明确作文就是“说”。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们只要开口说话就要用到语言,那么作文就是把人们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作文只是老师让学生用笔“说”,也就是把说的用笔“记录”下来。这就是我先让学生感到作文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无非就是用笔“说”,会说话就会写作文。
第二步:读范文。这是一种借鉴范文,以读带写,先读后仿,引入门径的基本训练。一篇文章如何构思才能成篇?一个观点如何阐述才能清楚?一个事物如何表达才能一目了然?写作未能入门的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常常是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范文,模仿范文,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但范文的选择不是盲目的,随机的,而应注意“示范性”、“针对性”。 选文必须具有示范引路的作用,切实地针对训练中所要掌握的要领。是要训练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还是要训练如何开头结尾?要训练如何安排记叙或说明的顺序,还是要训练怎样确定叙事的线索?选择的范文应当与训练点相一致。范文可以是课本中的,也可以是课本外的。
范文选出来了,关键是如何读,对于课外选文,宜于指导学生分两步读:第一,看文题,自我构思。要求学生看过题目后,不忙于看内容,而是想一想,在头脑里构思 ,这篇文章会取用哪些材料,以此提升学生观题选材的能力。第二,分析比较地读。要求学生仔细认真研读范文,体会范文是怎样构思,如何成文的,并列出阅读提纲,然后与自己的提纲比较,找出差距,初步懂得应该怎样写。这样,使学生把读范文当作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学生在读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第三步:仿写。读的目的是写,仿写是训练的重点。鲁迅先生说:“依傍和摹仿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其意思是力戒摹仿。这话不错,创作应有自己的发现,以独创为贵,但是,即使是最著名的长跑运动员也是在其先行者的搀扶下开始走路的。同样,任何一位产生过真正艺术的作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鲁迅先生自己也有不少成功的仿写之作,重要的是仿写不应是终点而只是起点,仿写不是机械地“徒袭皮毛”,而是有机地揣摩运用。在指导仿写中,应要求学生不要机械地借鉴、模仿范文,而是从范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受到启示,加以引伸、摹拟,构思自己的作文。至于仿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先易后难,由简而繁,先零后整,由点到面;先局部后整体,由分散而综合。
第四步:采用信天游的方式。放开学生的手脚,自由自在的发挥,尽其所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直到实在无话可说。写完了再鼓励学生自我欣赏,然后相互品读、纠错,最后教师批阅。
第五步:写"生活"。当然,学生作文不能总停留在表面,没有生活,首先老师要教学生写"生活"。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让学生知道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第六步:修改作文。修改作文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这种修改也可增加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比如:学生作文“初成”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妥,在修改中使他们会获得一种乐趣。其次,隔时修改,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再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他们会发出一种赞叹:“这是我写的吗?”“还真是不错啊!”最后,学生互相修改。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知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学生特别喜欢看别人的作文,在欣赏别人的作文时,他们获得一种乐趣,也会更积极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七步:阅读自已的作文。最为关键,也是作文的重中之重。那就是教会学生阅读自已的作文,反复阅读。而此时老师要耐性地进行逐一指导。老师要阅读优秀的作文作为范例,指出好在哪里,怎样写作,把作文的基本要素写出来。然后 ,让学生了解作文也是有要求的,不是乱写,学生此时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自己的作文,调整文章结构和语句顺序,删除多余的废话,使一篇基本成形的作文就展现出来了。对于优秀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在班里读给同学们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有谁还愿意读自己的作文,那就自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全班进行评议。
这样有意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您会发现,学生即使运用语汇不是很到位,但一定不会是聊聊几句话来打发您布置的作文,一定有所长进。学生有了胸中有物的基础,再来指导其修改作文,就容易的多了,而且学生也不会对作文产生恐惧和反感心里,相反他们会很有兴趣。
这就是我多年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七步教学法。借此平台表述出来以供同行参考。
- 【发布时间】2015/5/3 17:03:27
- 【点击频次】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