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你的学生学会问问题
【关键词】 ;
【正文】 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没有哪个时期比现在更加需要创新,重视创新。我们的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民族振兴也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对待并分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其积极解决好这些问题,鼓励学生问问题,以问题引领、构建有问题的英语课堂。
一、让你的学生学会问问题的意义
1、有助于构建师生平等的课堂
创新教学法,其实质就是以问题去引领教学。在你的课堂里没有权威,要打破老师高高在上的权威感。老师要向学生学习,向问题学习。不要怕学生问,学生都已经有问题可问了,而且问得你“无言以对”,不正验证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那我们还需要寻求什么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呢?
2、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其本身也是教学艺术的内容之一。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学生的问题有千万个,而其中也不乏有创造型的问题。所以此时,更需要老师去注意发现、鼓励、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与“质疑”。要知道你的讲台下也许就有“爱因斯坦、爱迪生”。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问题的力量,“蚁穴”仅仅是小问题,看来“小问题”也能铸成大错。这就需要让学生不要放过任何问题,养成有疑问必究,有疑问必问,“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大班也好,小班化也罢,它们都是由几十个有着活跃思维的个体组成。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见解,那怎么会没有自己的疑惑呢?所以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
4、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胡适跟北大的大学生讲“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也不会有什么发现。”一节“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教学实践活动。谁是未来“不竭的动力”?当然是坐在讲台下面的学生。可是我们常常发现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要问,也没有问的习惯,既然没有疑惑何来“解惑”?
二、让你的学生学会问问题的几种模式指导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斯把问题分成三大类——呈现型、发现型、创造型。而构成问题的基本结构有三:一是构成问题的条件;二是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三是问题基本类型。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问问题呢?
1、“抛砖引玉”式的一问众答
教师自己给学生就某一话题,以某一形式,向学生提问,从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模仿。
例如: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good person in the 21st century?
你认为21世纪,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教师可以以“What do you think makes…”这一结构让学生模仿。他们也许会问出: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good inventor?或者 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good spaceman?等许多新的问题。
2、“日记式”的自问自答
让学生每天去问自己问题。学生有记日记的习惯;有整理错题集的习惯;但很少有人有问题集。
这样,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写下来,有助于学生“内省”。根据自己的发现,把有“疑惑”的事情写下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自我调节。根据需要,调节学习的内容、方式、节奏,养成良好的调控策略。
具体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每天问自己十个问题,当然问问题的数量要根据实际去定,所问问题不一定都要回答或去解决,只要起到内省作用就行。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难得多,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难。因此,要多鼓励,随着习惯的养成,学生会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面去问问题,你会欣喜的发现学生所问问题逐渐摆脱那种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状况。
3、“开放式”的移步换景
问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问题无论大小,只要是问题,就可以问。问题可以与学习有关,也可以与学习无关,可以同学之间相互问,也可以问老师。
一位九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第三次模拟考试以后,在路上遇到老师,突然问起:“老师,怎样开发人的右脑?”说实在,这个问题问得比较怪,但他是认真问的,那就得认真的回答。我就答应帮助他查找相关资料。后来,我发现利用右脑记忆单词或者用于英语的学习可以迅速提升学习效果。我把右脑学习理论引入英语课堂,学生的问题还帮助我改进了课堂学习模式。
所以,有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又不好在课堂上问,为此,老师得给学生创造机会。有的老师采用拜访的形式,如到学生宿舍;有的用“小纸条”的形式。这些都是问问题的有益尝试。
三、让你的学生学会问问题需要注意的原则
1、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
在学习A man who never gave up一文时,文章中插入了一张爱迪生的照片,那如何让这一张小小的人头像活化,这就需要教师去开发好。比如,让他们给图片插上说明;或者假如爱迪生就在他们面前,让他们问他一些问题。这样,也许就不需要教者到处去找资料,也省了好多时间和精力。
仁爱版初中英语每隔两至三个单元就会安排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题(project),对于课题,教者无须去替学生代劳,让他们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进行Reading(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质疑,探疑,在商讨解(下转第35页)(上接第29页)决问题的过程中结束阅读。
2、平等与民主对待学生
要真正做到平等、民主并不容易。老师平等、民主的天平总是向成绩优秀的学生倾斜。而真正的平等、民主应该体现在那些所谓的“后进生”身上。关注了他们也就做到了平等民主。有的老师总是对优秀学生的问题,给予高度的赞许,并帮助解决;而对待差生,他匆忙的脚步在行走时,很少停留在差生的桌旁,更不必说弯下身子问长问短了。
其实,相对优秀学生,差生要问老师一个问题,是经过很多次心理斗争,才得以实现的,却被你不经意的一个“白眼儿”,或者你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打消掉了。这样,他问后会后悔的,而且他也很痛苦。所以,我们对他们的问题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耐心。
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有的老师在上课之前,或者下课之后会应付式的问这么一句:“上一节课,学了之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好,没有!我们现在开始……”那些学生课后复习准备好的课堂上要问的问题,被你的“好,没有!”淹没下去了,这便成为以后的问题的问题。
无论是老师问学生问题,还是学生问老师问题,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的老师每每提出一个问题,甚至一连串问题,却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来不及反应,便要求作答。这种现象在教研公开课上也是屡见不鲜,让听课的老师感觉,教的不是学生而是“天才”。学生无须作任何思考,条件反射似的说出老师要的答案。这样的问题不提还好,因为我们看不到问题的由来,看不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和途径。一节好课,应该让人看到问题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又是如何共同合作、抽丝剥茧的,最终问题的答案又是如何得以呈现的,这样的课才会让人回味无穷。
4、给学生及时而适度的评价
老师对学生及时、合理的评价,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学生最需要得到老师及时、合理的评价。
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得先学会评价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及时合理的评价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既然是评价,就会有赞美之词,否定之言,这就要求你的评价中肯、不偏不倚,从而达到你的评价应该有的效果。
有的老师对学生的问题的评价,简单而又敷衍,这不是对学生的评价,而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尊重,甚至有侮辱之嫌。评价应当以鼓励为主,没有哪个人会说他喜欢批评。
总之,要让你的学生学会问问题,让他们的问题去牵引你的课堂教学。这样,你的教学才会插上创新的翅膀,你的课堂才会充满创新的魅力。它会让你的学生更加可爱,你的工作更加值得!
一、让你的学生学会问问题的意义
1、有助于构建师生平等的课堂
创新教学法,其实质就是以问题去引领教学。在你的课堂里没有权威,要打破老师高高在上的权威感。老师要向学生学习,向问题学习。不要怕学生问,学生都已经有问题可问了,而且问得你“无言以对”,不正验证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那我们还需要寻求什么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呢?
2、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其本身也是教学艺术的内容之一。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学生的问题有千万个,而其中也不乏有创造型的问题。所以此时,更需要老师去注意发现、鼓励、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与“质疑”。要知道你的讲台下也许就有“爱因斯坦、爱迪生”。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问题的力量,“蚁穴”仅仅是小问题,看来“小问题”也能铸成大错。这就需要让学生不要放过任何问题,养成有疑问必究,有疑问必问,“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大班也好,小班化也罢,它们都是由几十个有着活跃思维的个体组成。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见解,那怎么会没有自己的疑惑呢?所以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
4、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胡适跟北大的大学生讲“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也不会有什么发现。”一节“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教学实践活动。谁是未来“不竭的动力”?当然是坐在讲台下面的学生。可是我们常常发现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要问,也没有问的习惯,既然没有疑惑何来“解惑”?
二、让你的学生学会问问题的几种模式指导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斯把问题分成三大类——呈现型、发现型、创造型。而构成问题的基本结构有三:一是构成问题的条件;二是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三是问题基本类型。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问问题呢?
1、“抛砖引玉”式的一问众答
教师自己给学生就某一话题,以某一形式,向学生提问,从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模仿。
例如: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good person in the 21st century?
你认为21世纪,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教师可以以“What do you think makes…”这一结构让学生模仿。他们也许会问出: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good inventor?或者 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good spaceman?等许多新的问题。
2、“日记式”的自问自答
让学生每天去问自己问题。学生有记日记的习惯;有整理错题集的习惯;但很少有人有问题集。
这样,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写下来,有助于学生“内省”。根据自己的发现,把有“疑惑”的事情写下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自我调节。根据需要,调节学习的内容、方式、节奏,养成良好的调控策略。
具体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每天问自己十个问题,当然问问题的数量要根据实际去定,所问问题不一定都要回答或去解决,只要起到内省作用就行。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难得多,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难。因此,要多鼓励,随着习惯的养成,学生会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面去问问题,你会欣喜的发现学生所问问题逐渐摆脱那种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状况。
3、“开放式”的移步换景
问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问题无论大小,只要是问题,就可以问。问题可以与学习有关,也可以与学习无关,可以同学之间相互问,也可以问老师。
一位九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第三次模拟考试以后,在路上遇到老师,突然问起:“老师,怎样开发人的右脑?”说实在,这个问题问得比较怪,但他是认真问的,那就得认真的回答。我就答应帮助他查找相关资料。后来,我发现利用右脑记忆单词或者用于英语的学习可以迅速提升学习效果。我把右脑学习理论引入英语课堂,学生的问题还帮助我改进了课堂学习模式。
所以,有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又不好在课堂上问,为此,老师得给学生创造机会。有的老师采用拜访的形式,如到学生宿舍;有的用“小纸条”的形式。这些都是问问题的有益尝试。
三、让你的学生学会问问题需要注意的原则
1、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
在学习A man who never gave up一文时,文章中插入了一张爱迪生的照片,那如何让这一张小小的人头像活化,这就需要教师去开发好。比如,让他们给图片插上说明;或者假如爱迪生就在他们面前,让他们问他一些问题。这样,也许就不需要教者到处去找资料,也省了好多时间和精力。
仁爱版初中英语每隔两至三个单元就会安排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题(project),对于课题,教者无须去替学生代劳,让他们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进行Reading(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质疑,探疑,在商讨解(下转第35页)(上接第29页)决问题的过程中结束阅读。
2、平等与民主对待学生
要真正做到平等、民主并不容易。老师平等、民主的天平总是向成绩优秀的学生倾斜。而真正的平等、民主应该体现在那些所谓的“后进生”身上。关注了他们也就做到了平等民主。有的老师总是对优秀学生的问题,给予高度的赞许,并帮助解决;而对待差生,他匆忙的脚步在行走时,很少停留在差生的桌旁,更不必说弯下身子问长问短了。
其实,相对优秀学生,差生要问老师一个问题,是经过很多次心理斗争,才得以实现的,却被你不经意的一个“白眼儿”,或者你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打消掉了。这样,他问后会后悔的,而且他也很痛苦。所以,我们对他们的问题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耐心。
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有的老师在上课之前,或者下课之后会应付式的问这么一句:“上一节课,学了之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好,没有!我们现在开始……”那些学生课后复习准备好的课堂上要问的问题,被你的“好,没有!”淹没下去了,这便成为以后的问题的问题。
无论是老师问学生问题,还是学生问老师问题,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的老师每每提出一个问题,甚至一连串问题,却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来不及反应,便要求作答。这种现象在教研公开课上也是屡见不鲜,让听课的老师感觉,教的不是学生而是“天才”。学生无须作任何思考,条件反射似的说出老师要的答案。这样的问题不提还好,因为我们看不到问题的由来,看不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和途径。一节好课,应该让人看到问题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又是如何共同合作、抽丝剥茧的,最终问题的答案又是如何得以呈现的,这样的课才会让人回味无穷。
4、给学生及时而适度的评价
老师对学生及时、合理的评价,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学生最需要得到老师及时、合理的评价。
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得先学会评价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及时合理的评价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既然是评价,就会有赞美之词,否定之言,这就要求你的评价中肯、不偏不倚,从而达到你的评价应该有的效果。
有的老师对学生的问题的评价,简单而又敷衍,这不是对学生的评价,而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尊重,甚至有侮辱之嫌。评价应当以鼓励为主,没有哪个人会说他喜欢批评。
总之,要让你的学生学会问问题,让他们的问题去牵引你的课堂教学。这样,你的教学才会插上创新的翅膀,你的课堂才会充满创新的魅力。它会让你的学生更加可爱,你的工作更加值得!
- 【发布时间】2015/5/3 17:29:03
- 【点击频次】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