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分组讨论

 

【作者】 王 莉

【机构】 新疆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课堂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和深入,我们学校高中生物课堂生物课堂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分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讨论”的定义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马太·利普曼探讨了“交谈、对话和讨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所谓讨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小组,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与另外两者相比,讨论过程要保持适度的严肃和嬉闹。”课堂分组讨论虽是发生在课堂情境之中,但同样持有讨论的内涵,即在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分组讨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在信息的多项传递过程中巩固已取得知识,或解决有争论的、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一、课堂分组讨论的内容选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是一个基本常识。在课堂分组讨论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特点等合理地选择讨论的话题并提出要求,即课堂分组讨论内容的选择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讨论话题的选择标准
  首先,讨论话题要有一定难度,独立学习或听老师讲解无法很快内化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是讨论的好话题,如果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一般就没必要讨论;其次是容易产生不同理解的内容,因为讨论题的答案不是简单现成的,不同观点的碰撞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要有趣味,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但有不十分明了的问题,会让学生充满探究的乐趣。
  (二)讨论话题实例分析
  1.课题讨论在疑难概念学习中的应用
  在一些疑难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用讲述的方法,先呈现概念的文字表述,再逐字逐句地解释,是最差的办法。这是因为讲授法对学生构建知识的刺激强度不理想。我觉得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讨论,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学中,我先在黑板上画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后进行提问:“图中果蝇体细胞内有多少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后的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然后让学生把这几条染色体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接着告知这四条染色体可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当学生感到理解困难的时候,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给染色体组下定义,再把自己的定义和教材中的定义进行比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对直观的图解有个初步的印象,这与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是一致的,并且能锻炼学生从具体图像中抽象出概念并组织语言描述的能力,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进行修正、完善、加深对疑难概念的理解。
  2.课堂分组讨论在解题分析中的应用
  在高三实验设计的专题训练和理科综合题训练中,经常会有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会让学生感到困惑,要学生顺利找到这些题目的解题思路并用简洁科学的语言表述出答案,是大多数学生觉得头痛的一件事,教师如果简单地采取先练后讲的传统套路讲解题目,其结果往往是:遇到难题学生不会做,教师讲后学生似乎懂了,但遇到相似的题目依旧束手无策。这种屡战屡败的的经历,会让学生对生物的表述题产生畏难情绪。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解题成功的喜悦,感觉是自己答出了这些题目,从而提高自信呢?我的做法是,先慢后快,先合作后独立的办法。
  二、课堂分组讨论的组织管理
   课堂分组讨论在生物教学中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若组织不好往往会收到恰得其反的效果,而导致课堂杂乱无序。因此,有效组织课堂分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要使课堂分组讨论的组织管理有序,必须注意学生对讨论话题的兴趣和动机、教学管理和方法等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举例说明。
  (一)重视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
  每一个讨论话题的提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能让学生讨论一个对他们来说从未接触或是毫无感知的概念,否则学生没有思考的立足点,白白浪费时间。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很多教师在抛出讨论话题后,马上让学生讨论,于是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看似学生非常活跃,实质上学生是处于一种情绪兴奋状态,而非进入思维的兴奋。因此,教师在抛出讨论话题后,须配以精心设计的有引导性和指向作用的问题,学生指明讨论的方向,提高课堂分组讨论的效率;提出问题后,也不要急于让学生开始讨论,而应先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当思而不得其解处于“愤悱”状态时再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样,在有了先思考这个基础,就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捕捉思维的闪光点,讨论交流时不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以这个阶段,教师要正确引导讨论的兴趣和动机。
  (二)重视教师的调控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就站在讲台上观望,可以在教室里巡回走动,一方面要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了解是不是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对于静坐无言的学生,通过鼓励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想方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集中讨论的热点和普遍疑惑的问题,关注课堂生成性的材料,以便在反馈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讨论效果。
  三、课堂分组讨论的效果与反思
  组织有效的课堂分组讨论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助于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然而要使课堂分组讨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要求教师自身教学知识体系完善,更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勤思考、多学习、多实践的习惯,并逐步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从而使课堂分组讨论切实有效的开展起来。值得深思的是,课堂分组讨论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虽有其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所以要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运用。
  • 【发布时间】2015/5/3 17:44:05
  • 【点击频次】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