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恰当运用体态语言 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 王 芳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东青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课堂教学质量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教师对大纲教材理解和把握的程度、教与学双边的配合等等。笔者认为教师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即教态),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口头语言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善尽美地表达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和对教学过程的内心感受,这时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教态,把自己“意会”了的知识变成信息通过体态表露出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评议表达的不足,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心理的沟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应注重眼神、表情及举止等体态语言的运用。
  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体的很多内在信息是通过眼神来传达的。学生通过教师对他的眼神,可读懂你对他的态度,从而相应地与教师产生亲近或疏远、敬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的眼光分配要合理,不能总是盯住某一个地方或总是不看某个地方。要使自己的眼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随时保持“对流”。洞察学生的情绪反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控。提问时,要投以期望、信赖的目光,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出错,应积极加以引导,分析出错原因,切忌投以鄙视的目光。
  表现。面部是体态语言的“集中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以形成情感信息作用于学生的视觉。点头、摇头、皱眉、动唇、侧耳等面部表情,恰如其分地运用,可提高教学效果。我觉得,教师的全部表现首先要自然,不能做作,做到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一致。二要恰如其分,笑不失态,痛不失声。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轻微的摇头与大弧度地摆头,效果截然不同。三是要温和。和蔼的面孔可缩小甚至消失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打通师生间感情交流的通道。
  举止。教师文明的举止是教师感情艺术化的体现。教师的举止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需要而设计。首先手部动作要准确,需要迅速有力时,就不能拖泥带水,需要柔缓舒展时,就能忽忙收势。其次是双脚的运用,讲授时站立要自然平稳,双脚间距不宜过大,当需要阐述分析时,可稍离讲台,或自然地走动,或微微分开,以保证调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和器官。三是身体姿态的运用,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身体可微微前倾、侧耳细听,以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总之,教师正确使用体态语言,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促进师生双边活动默契地配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5/5/31 11:09:39
  • 【点击频次】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