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寓教于乐,方能高效

 

【作者】 陈 玲 郇 赫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引领”, 教学是什么?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怎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呢?布鲁纳说:发现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五个贯穿始终,其中一条就是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我的体会是让学生快乐的学,课堂才能高效。对此,我大胆做了如下尝试:
  一 、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初中段的学生年龄相对偏小,心智发育不太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但可塑性较强。因此,这一阶段是给学生定制度、立规矩的最好时机。我给学生定的制度是:
  1.课堂认真听讲。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生的听课状态应该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倾听,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热闹的时候热闹,按着这个目标,教师要严要求,常提醒,勤督促。
  2.书面作业工整。教师强调规范的格式,经常进行板书示范。每节课前通报上次作业情况,经常展示、点评优秀学生的作业,经常表扬变化大的同学,让做得好的同学有成就感,进步的同学有自豪感,稍差的同学有方向感。
  3.课后整理错题。要求每位学生及时把错题整理到错题集上,用红笔注明错误的原因,改正后用到的公式、定理等。通过分析错因,进一步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也方便以后在考试之前的系统复习。
  4.按时完成作业。七年级刚开始时,每节课后布置少量作业,让95﹪以上的学生能够轻松完成,随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步养成,可以适度的增加作业量,但不可过量。其次,作业布置题目要精选。切不可从**页到**页,最好70﹪左右的基础题组,20﹪左右的技能题组,10﹪左右的能力提高题组,让每个层次段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另外,作业布置要及时检查并讲评。每次课前,由课代表汇总检查情况交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抽查,及时通报作业情况,并表扬优秀、进步的同学。逐步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兴趣,追求高效,打造快乐课堂
  初中段的学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45分钟的时间,很难以一种专注的状态持续下去。对有些后进生来说,更是枯燥乏味,摆在教师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愿学、乐学。
  1.设置引导,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教学无非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怎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呢?布鲁纳说:发现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最经常采用、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问题导学。设置问题有一定的技巧性,问题设置跳跃性大,远离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起不到启发作用。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找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知道怎样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这样设置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在老师设置的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步加深,无形之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适时调控,保持课堂学习高效。在课堂上,我会时不时讲个笑话,或者说一句当下在学生中流行的话,或是在设置问题时欲扬先抑,故意调学生的胃口,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某节课学生进行了高强度的学习,疲惫了(一般在上课30分钟后),我会让他们伸个懒腰,互相说说闲话,放松放松紧张的神经。稍作调整,是为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效率投入到学习中,等学生慢慢适应之后,逐步取消。方式很多,目的只有一个,这样一紧一松,一张一弛,学生的注意力就能一直集中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更轻松。
  3.摒弃浮躁,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数学是理性的学科,太多时候需要学生静心思考,一节数学课的优劣应该用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来评价, 有时一节课老师的问题不断,学生的小手如林,看起来热热闹闹,可能只是表面现象。我上课时不会问题满天飞,尽可能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认真思考再举手回答。可能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聪明又活泼的同学,在别的同学开始思考之前就已经有了答案,对这样的同学,我课下会找他们单独谈话说:老师知道你反应敏捷,希望你考虑问题全面后,在别人解决不了时,你再出马,更显示出你与众不同。这样做,防止个别同学的回答代替了多数同学的思考,有利于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4.培养能力,教师学会适当放手。我们可能有过同样的烦恼: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学得很好了,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行。尤其是遇到新题型,学生就不知道该怎样下手,其实,这是由于学生长期对老师的依赖造成的,换句话说,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诱导学生发现为主,多引导,少讲解,即便是学生出现问题,需要老师讲解,也不要急于说出结论,而是给学生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一个个的小问题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教师沉得住气,不能急功近利。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与宽容并存,紧张与放松同行,教与学相长,用真诚与内心交流,培养能力以课堂为主阵地,发展兴趣以知识为载体。正如孟子所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至乐也。”寓教于乐,我深有同感。
  • 【发布时间】2015/5/31 11:17:13
  • 【点击频次】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