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立定跳远教学

 

【作者】 张明林

【机构】 四川省江安县汉安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立定跳远作为体育中考中测定学生下肢爆发力的主要项目,也是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动作结构虽然不复杂,但要想让动作更加合理、协调仍需要花费一定得精力。现实中,我们的不少师生认为立定跳远动作简单,易教易学,无需投入太多的时间,其实不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必须逐一做好立定跳远教学的几个步骤。
  关键词:初中  立定跳远  教学
  立定跳远是用来训练跳跃能力的重要练习,是反映人体下肢爆发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我国中小学达标测试的必测项目,也是体育中考用来测定身体素质的项目之一。它的社会发展价值和锻炼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但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很难统一,而且教科书中都无专门叙述。在教学实践指导中,一般采用连续蛙跳、纵跳、跳上、跳深、坑前立定跳远等方法,以发展下肢力量来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但这些方法显得单调,更重要的是科学性、效果性差,不能调动学生训练的热情,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绩。本文是我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不断采取新措施,创新手段、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学习起跳时的蹬地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量。
  起跳蹬地是整个立定跳远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起跳的技术要领,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起跳要做到:重心前移放在前脚掌上,上体前倾,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充分摆动,快速向前上方跳出,并充分展体。示范时,教师可用口诀进行讲解——“腿蹬手摆要协调,蹬地快速而有力,背部用力需及时。”同时,教师还应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有必要的话,还应多次反复地示范。在组织练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三快三直”。所谓“三快”,就是臂前摆动要快、制动要快、两脚蹬地要快;所谓“三直”,即髋、膝、 踝这三个关节要充分伸直。教学中,可采用重复向上跳、向前跳、听信号肌肉急剧收缩再迅速放松、跳深、立定跳等。由于膝关节与踝关节的力量是立定跳远起跳技术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建议学生平时要多练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力量,传授他们可通过蛙跳、单脚跳、跳台阶、连续摸高、负重跳等练习方式,来增强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力量。此外,起跳的角度、用力的方向、摆臂的路线、上体的动作是否运用正确,也会直接影响到起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应考虑到如何帮助出现此类问题的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如:练习时,在学生身前拉一条20~30厘米高度的橡皮筋;反复提醒学生两脚必须站平、与肩同宽。至于个别有“小跳”现象的学生,在其练习时,教师可要求他只要进行一次摆臂后起跳,即双臂从上向下至后进行摆臂后快速蹬地起跳,这样既可杜绝学生因多次或反复摆臂而造成肌肉紧张,不利于发力,又能解决“小跳”的问题。
  二、训练方法  
  立定跳远整个动作要有上肢与下肢的完美协调和腰腹肌力量来完成。众所周知,在推铅球动作中,最后用力是整个动作技术的关键,直接影响成绩好坏,同样,在立定跳远动作技术环节中,踝关节的最后用力的蹬伸充分与否是技术完成的关键。因此,我校在训练中加强踝关节力量的练习。训练中,除一般的蛙跳和跳深方法外,还主要运用提踵练习法,具体做法是:找一台阶,练习者的脚前掌踏在台阶沿上,后脚跟悬空,自然下垂且低于脚前掌,两手倒背于臀部。  
  动作1: 踝关节用力蹬伸,脚面肌腱充分拉伸舒张,跟腱收缩、足伸。重心垂直上移,两眼平视,身体保持平衡正直。
  动作2:身体下落,恢复到动作1前的预备姿势,跟腱充分舒展,背屈,重心防止忽前忽后,保持平衡。  
  练习时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重复以上两个动作,速度可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决定,也可由教师击掌或口号统一速度,由慢到快。另外,也可通过负重物,增加体重,来提高练习质量。  
  另外,针对前面所讲起跳角度问题,在训练中可采用增添障碍物的方法,来提高训练成绩,具体情况可分两种:第一种,在距离起跳脚下面前方5-10厘米处,放置20-30高的障碍,让学生进行立定跳远,随动作的熟练程度,可以缩短距离增加高度,但当距离为零时,障碍物不能超过40厘米。第二种,由于普通水平男生成绩在 2.15米 ,女生在 1.75米 左右,所以,训练时可在距离起跳脚0.75-1.05米 之间放一横杆或其它障碍,高度适宜在30-55厘米之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适当调整。  
  三、立定跳远怎样才能跳得远些
  立定跳远动作做法不同,跳出的成绩也不一样。那么怎样在身体素质不变的情况下,跳得远些?经过对立定跳远反复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改进了一些技术和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1、两脚平等站位
  对于两脚站法,常被人忽视。体育教材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两腿稍分”;有的要求“两脚与肩同宽”。至于站成什么姿势,教材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因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采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难以掌握,后者虽明确,却大些。我做法是:两脚先站成立正姿势,而后以前脚尖为支撑点,两脚跟随向两侧分开到两腿成平行位置。这样,脚尖都向前,与运动方向一致,同时两腿基本处于垂直姿势,既不产生夹角,又利于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而且学生很容易掌握。
  2、两臂的摆动与呼吸的配合
  摆臂与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学中,预摆时臂放松由下向上慢摆到头上,跟着轻松地吸气,而后两臂由上向两侧后方而呼气。当要起跳前两臂则快速地由下向上摆到头上,现时随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气随下摆至两侧后方,动作一样快,但此时不是呼气,而是憋气。这样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强肌肉起跳时的瞬间爆发力。 
  3、身体重心前移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当起跳前,随着两臂由上而下向两侧后方摆时,上体前倾,随之两臂弯屈成半蹲姿势,脚跟提起,用前脚掌抓地,控制身体平衡,重心随着前移。尽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却很重要。这样,起跳时就不必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为身体向前上方腾起创造条件。
  4、蹬摆是关键
  起跳时的蹬摆效果如何,是决定身体腾起远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对两臂起跳时的摆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样简单由后向前上方摆。因为那样摆仅作用于两臂,而不能带动全身。为此我采用跳高起跳时两臂的摆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摆。起跳时,两脚用前脚掌迅猛蹬地,同时两臂由两侧后方向前上方做强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
  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
  四、练习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3、立定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8个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见,立定跳远作为体育中考测试的主要项目之一,又是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它的技术动作看似简单、容易掌握,但若想令每个学生跳出自身的最佳运动成绩,我们就必须遵循运动规律,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把立定跳远技术的各个环节教好、学好。教学中,应按照四个步骤来进行,即跳前预摆技术学习、起跳蹬地技术学习、腾空技术学习及落地技术学习,并结合实际,穿插一些针对性的辅助练习。
  • 【发布时间】2015/5/31 11:35:15
  • 【点击频次】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