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用故事开启孩子的阅读之旅
【关键词】 ;
【正文】 在我的生活中,我或许是个爱读书的人,回忆成长经历,我的阅读兴趣来自我的外公,他用故事为我开启了我的阅读人生。
我是故事中长大的。我外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但他却有一脑壳的故事,小时候,我喜欢外公,整天跟他的后面听他讲故事。小山村的田间地头,农舍里的茶余饭后,都充满了外公精彩的故事。那时的我常常摸着外公那干瘪的肚皮奇怪地问:“外公,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故事,你的肚子怎么装得下呢?”外公总会摸着我的头说:“外公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其实呀,看得太多装不下的时候 ,就把故事叠起来,一堆一堆地码起来,放整齐,这样就可以装更多啦。”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想,是啊,被子铺在床上时占的地方就大,如果把它叠起来,就只占一小块地方了,故事也一样,把故事的头和尾叠起来,那么长的故事就会变成一小块,这样肚子里就会装很多很我故事,外公就是这样把故事装在肚子里的。我时常想,等我长大了也要读很多故事,像外公那把它们叠起来装在在肚子里。就这样,外公的故事开启了我儿时的记忆;外公的故事激发了我童年时的读书梦想;外公的故事伴随着我的童年成长。可上学后的我惊奇地发现,我的课本中并没有外公给我讲的那样生动的故事,有一天,我难过地找外公说:“外公,你说假话,你看我的书上没有故事,只有几个字,你看‘上、中、下、人、口、手’。”外公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别急,那些故事都藏着呢?只有那些有耐心一直读下去的人才能见得到它们。”哦,我明白了,只有坚持读下去才能见到它们,“坚持读下去”成长了我最初的梦想、也成了我日后成长的信念。直到我懂事后,才知道我那个有讲不完故事的外公目不识丁,但是我的读书梦、我的读书情结却被我那个目不识丁的外公开启了。从此以后,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实现了那时最向往的事业——做了一名教师教师。
长大了,做了母亲,我同样用故事开启了我孩子的读书梦。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坚持每天给他读几个故事,直到他能自己读故事的时候为此。书上看的故事讲完了,就随口编故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吃的、喝的、玩的;看的到的、听的到的、摸的到的;现实存在的、幻想中的……都被我编成故事讲给了我的儿子。我时常调侃着说:“如果我能将我编的故事写下来,我一定是第二个郑渊洁了。”跟外公一样,就这样用故事一步一步培养了儿子的读书习惯。从最初的画报读到童话故事、从短篇故事读到长篇小说、从现代文读到白话文。虽然,很多时候他可能是一知半解,但我认为没关系,很多知识只要贮藏在大脑中,到了该明白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我经常伴着儿子一块读书,读我的,也读他的,每给他买一本书,我必须也将其读完,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
后来,我来到小学,当我看到我们的孩子们不爱读书的现象时,心里十分着急,于是想着法让他们读书。怎样才能让我的这些孩子们读书呢?我又想起我的外公,想起我的读书梦想。于是从一年级开始,我坚持给学生讲故事,把我当天要上的课文编成故事作为开课导语讲给同学们听;为了鼓励学生回家读书,我将从儿子书上读来的故事每天给学生讲一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以此来给学生推荐读书目录,好让学生买来读,经过几年来的培养,我的这些孩子慢慢地也有许多孩子爱上了读书,很多家长经常打电话给我说:“杜老师,我儿子爱读书了,回来说要买一本书,他说那本书是您推荐的,”我会肯定回答“是”。
对于孩子们的阅读,我的要求十分宽松,从不过分要求,什么摘抄呀、写读后感等,除了训练要求之外,我一般情况下不会强要孩子们去做,读书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如果我们功利心太强,会让那些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失去读书兴趣,变得更加不爱读书了。只要他们能读,时间长了,自然会有收获。
读书激发兴趣 习惯成就未来。至于我对孩子们的读书态度是否科学,是否正确,我现在还无从考证。但记得曾有人这样说过:“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相信我的读书信念会影响到我的孩子们,会对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我是故事中长大的。我外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但他却有一脑壳的故事,小时候,我喜欢外公,整天跟他的后面听他讲故事。小山村的田间地头,农舍里的茶余饭后,都充满了外公精彩的故事。那时的我常常摸着外公那干瘪的肚皮奇怪地问:“外公,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故事,你的肚子怎么装得下呢?”外公总会摸着我的头说:“外公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其实呀,看得太多装不下的时候 ,就把故事叠起来,一堆一堆地码起来,放整齐,这样就可以装更多啦。”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想,是啊,被子铺在床上时占的地方就大,如果把它叠起来,就只占一小块地方了,故事也一样,把故事的头和尾叠起来,那么长的故事就会变成一小块,这样肚子里就会装很多很我故事,外公就是这样把故事装在肚子里的。我时常想,等我长大了也要读很多故事,像外公那把它们叠起来装在在肚子里。就这样,外公的故事开启了我儿时的记忆;外公的故事激发了我童年时的读书梦想;外公的故事伴随着我的童年成长。可上学后的我惊奇地发现,我的课本中并没有外公给我讲的那样生动的故事,有一天,我难过地找外公说:“外公,你说假话,你看我的书上没有故事,只有几个字,你看‘上、中、下、人、口、手’。”外公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别急,那些故事都藏着呢?只有那些有耐心一直读下去的人才能见得到它们。”哦,我明白了,只有坚持读下去才能见到它们,“坚持读下去”成长了我最初的梦想、也成了我日后成长的信念。直到我懂事后,才知道我那个有讲不完故事的外公目不识丁,但是我的读书梦、我的读书情结却被我那个目不识丁的外公开启了。从此以后,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实现了那时最向往的事业——做了一名教师教师。
长大了,做了母亲,我同样用故事开启了我孩子的读书梦。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坚持每天给他读几个故事,直到他能自己读故事的时候为此。书上看的故事讲完了,就随口编故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吃的、喝的、玩的;看的到的、听的到的、摸的到的;现实存在的、幻想中的……都被我编成故事讲给了我的儿子。我时常调侃着说:“如果我能将我编的故事写下来,我一定是第二个郑渊洁了。”跟外公一样,就这样用故事一步一步培养了儿子的读书习惯。从最初的画报读到童话故事、从短篇故事读到长篇小说、从现代文读到白话文。虽然,很多时候他可能是一知半解,但我认为没关系,很多知识只要贮藏在大脑中,到了该明白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我经常伴着儿子一块读书,读我的,也读他的,每给他买一本书,我必须也将其读完,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
后来,我来到小学,当我看到我们的孩子们不爱读书的现象时,心里十分着急,于是想着法让他们读书。怎样才能让我的这些孩子们读书呢?我又想起我的外公,想起我的读书梦想。于是从一年级开始,我坚持给学生讲故事,把我当天要上的课文编成故事作为开课导语讲给同学们听;为了鼓励学生回家读书,我将从儿子书上读来的故事每天给学生讲一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以此来给学生推荐读书目录,好让学生买来读,经过几年来的培养,我的这些孩子慢慢地也有许多孩子爱上了读书,很多家长经常打电话给我说:“杜老师,我儿子爱读书了,回来说要买一本书,他说那本书是您推荐的,”我会肯定回答“是”。
对于孩子们的阅读,我的要求十分宽松,从不过分要求,什么摘抄呀、写读后感等,除了训练要求之外,我一般情况下不会强要孩子们去做,读书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如果我们功利心太强,会让那些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失去读书兴趣,变得更加不爱读书了。只要他们能读,时间长了,自然会有收获。
读书激发兴趣 习惯成就未来。至于我对孩子们的读书态度是否科学,是否正确,我现在还无从考证。但记得曾有人这样说过:“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相信我的读书信念会影响到我的孩子们,会对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 【发布时间】2015/5/31 11:36:28
- 【点击频次】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