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习惯培养之我见

 

【作者】 韩秋燕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外来务工人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目前幼儿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这些无良好行为习惯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每一名幼教工作者都应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让他们较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养成  教育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个性的启蒙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目前幼儿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国外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外来务工人员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综观当前这部分幼儿,其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而祖辈们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而孩子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益处。长期以往,这些孩子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不经常洗澡换衣服等);礼貌习惯欠缺(遇到生人不会打招呼、不主动问候老师和小朋友、脏话粗话到处滚、与幼儿有冲突时,不能用语言沟通的往往就用武力解决);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缺少同情心和友爱心、与同伴协商、合作能力差)……
  外出务工人员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幼儿不自觉的按照自己喜爱的或被动地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吃、睡、玩、去处理、安排自己与周围的人、事的关系。慢慢地这种安排就发展成为一种极少变化的行为方式,一般称之为习惯。由此可见,幼儿的习惯养成往往是靠成人的约束和安排。因此,面对这些无良好习惯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每一名幼教工作者都应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让他们较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的人”奠定基础。本文就如何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适合年龄特点,要求明确,目标恰当
  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有意识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时,首要考虑的是自己提出来的要求是否与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相符合,是否在孩子的接受范围之内,是否适合这类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说,在训练目标的制定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对各年龄段及不同的幼儿分别提出合理的要求。要讲究科学性,不能操之过急。这种目标既不是孩子轻而易举就能达到,也不是通过努力无法实现,而是让孩子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追求欲、成功感、喜悦感,这样孩子才会乐意接受,并自觉遵守,付诸行动。
  如:在礼貌用语的培养方面老师可制定的计划:让幼儿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与师生交流。显然这个目标要求过高了。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幼儿刚入园的第一个月,恋家情绪重,无心学任何一样东西,连最基本的普通话都听不懂,从何谈起让其说普通话呢?这一月的目标可改为:允许这些幼儿使用方言与师生打招呼。因为如果你一开始就限定其必须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师生打招呼,对孩子来说,就显得困难重重,反而惧怕使用礼貌用语,反之,不管孩子使用了何种语言,只要是礼貌用语,老师就应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使用礼貌用语就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此时,再强调孩子用普通话交流,就显得顺其自然、顺理成章了。
  二、因地制宜,创造机会,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能做到坚持不懈,将其纳入自己保教工作的重要日程当中。因外来务工者的孩子陋习较多,不化大量的时间来矫正,是不能形成好的习惯的。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创造机会,让幼儿反复训练,以便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训练幼儿“主动与人交往”这一习惯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部分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幼儿到其他班借送教玩具;开家长会时,让孩子自己邀请父母参与活动;公开教学活动时,有意安排幼儿与听课老师之间的互动……当然,在这反复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地督促检查,现场指导,切忌空发命令。如果只有要求而缺乏实践中的操练与指导,就会给孩子造成认识上的错误,不利于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榜样示范,师生互动,相得益彰
  幼儿园的孩子纯洁无暇,他们一言一行都在效仿老师。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坚持做到“身正为范”。如要求幼儿讲礼貌,教师首先要讲礼貌:早晨幼儿入园教师要逐个问好,拥抱每一个孩子;晚上幼儿离园,要逐个与幼儿说“再见”,与幼儿一一告别。强调孩子“不挑吃穿”,教师首先不能对幼儿园的饭菜评头论足,对每一次的餐点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给幼儿充分讲解其营养成分,激起幼儿足够的食欲;强调孩子要“关心他人”,老师首先要做到平等对待、热情关爱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对外来务工者的孩子,更要嘘寒问暖,处处体现出教师的一颗爱心……另外,教师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都要时刻检查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时刻牢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让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成为典范、楷模。
  其次,教师的示范作用还体现在对不同孩子的耐心说教、反复示范上。因幼儿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有差异,对部分接受能力差、劣习顽固的外来务工人员幼儿,教师应每一个动作重复进行示范,以便幼儿能更好地“依样画葫芦”。如每天午睡时要求“鞋子摆放整齐”,部分孩子只要老师讲一次,示范一次,以后每天午睡就知道如何操作了,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教师每天提醒、每天示范一遍“鞋子摆放整齐”的动作,并要老师看着他反复地试几遍才能掌握动作要领。遇到此类情况,教师绝不可气馁和放弃,必须严格要求,不达既定目标决不罢休。天长日久,必然会形成好的习惯。
  春暖花开,需要园丁们的精心修理与呵护。只要我们有信心、有策略,科学辩证地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幼儿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够改变这些孩子的种种陋习,让孩子在启蒙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发布时间】2015/5/31 11:42:37
  • 【点击频次】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