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

 

【作者】 韩庆文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总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进入21世纪,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快速普及使人们认识到: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学会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否则,就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因此,对高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成绩的提升,更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存在问题;应对策略;方法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学科都掀起了课程改革的高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我国,信息技术学科的起步较西方各国要晚,在很多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要求理解不到位
  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牢固的基本信息技术技能,还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人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终身进行学习的习惯。但在实际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的培养都有所忽视,而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却过于重视。
  2.教师不能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非零起点,然而,学生的实际情况却是多种多样,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存在差异
  地区与地区之间,信息技术开设的课程存在差异,不同学校之间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不同的高中生有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存在差异
  不同的学生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长期以来,很多学校都采用“Step By Step”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已经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感,喜欢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即使有时候教师提出了要求,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自己做进一步的研究,仍然希望教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不动脑思考,只会问老师。只有极少数学生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思维与探索。
  (3)学生有不同的信息素养 
  很多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信息操作技能,例如:能够进行文字处理、进行简单的网页制作与图片处理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却不知道应该采用哪种工具来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达到自己的目标。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 
  3.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不够 
  新的信息技术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编写的,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的教材里面的内容更注重实际运用,而不再是以往的“软件说明书”。信息的处理与交流是新教材的主要方面,仅仅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强调信息技术要为生活实践服务,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读,把握编写教材的真实目的。
  4.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根本没有时间静静地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学校里,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带信息技术这门课,还要带其他的课,身兼数职,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担任机房管理员、机器维修员等职务,这些工作都极其繁杂,这些职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对学生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计算机信息基础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比较长,有的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学生的领悟能力与兴趣爱好的差别,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参差不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例如:对没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尝试从汉字的输入等较容易的操作开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从电脑绘图等较高的能力进行引导教学,这样就会使他们都能有所提高并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和操作训练。
  2.加强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师生互动与课堂教学之中。 
  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保护,不能够轻易的对学生进行指责与批评,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赞赏与鼓励。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具有激励性的话语,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激励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理论学习所取得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所取得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更多的成功体验。例如,对于运用照片编辑器调整图像大小和进行艺术效果处理方面,有些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极具艺术性,对此,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表扬,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的深入进行。
  3.促进有效竞争,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就是在学生中组织有效的竞争,这种方式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同样适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单纯的教学与学生的实践以竞争的形式开展,通过竞争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4.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对信息技术进行评价的目的所在,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进行考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各个方面都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教育部对外合作与交流司.国外基础教育调研报告.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发布时间】2015/5/31 11:44:01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