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谈我目前对保教并重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 朱艳荣

【机构】 温泉县哈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目前,《纲要》中提出的“保教并重”,只是停留在认识幼儿园工作的表面,并没有落到实处。要提高幼儿园保教结合工作,适应培养现代儿童,改变现状,必须真正落实保教并重。
  一、认识和了解目前保育员队伍的现状
  当下保育员的培训、再培训机会是少之又少,无论是幼教理论还是保育员的业务能力都难以提高。目前的保育工作是凭借经验或他园的操作方式,随意性大,整个保育员队伍素质、保育员社会地位、工作评估体系等与教师相比差距太大。
  (一)保育员素质不高,与“保教并重”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幼儿园把年龄偏大的教师未经培训直接转岗为保育员,还有一些下岗的、失业的和安排公益性岗位的人员,保育员是非正式编制占一定的比例,给工作带来不少不稳定因素。
  (二)保教人员地位失衡不利于保育工作的开展,在幼儿园班级人员的配置上,有明显的、教师与保育员之分,加之传统上错认为保育员素质就应该比教师低,并且普遍没有认识到教师和保育员只是工作职责和分工的不同,所以使保育员在受尊重和重视程度上就不如教师。就是同等学历的保育员工资收入也比教师的低,因此保育员容易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于是就有许多幼师专业的毕业青年就算待业也不愿意做保育员。严重挫伤保育员的心理问题。这种状况不仅导致保育员的工作热情低下,不愿积极寻找工作的价值和乐趣。还致使保育工作的停滞不前。
  (三)认识不足,保育工作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方面,而忽略了保育工作,把“保教并重”当成了一纸空文,原本该重视的保育工作成了次要的,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专业技能如何、教学能力如何,但很少涉及保育能力,对幼儿园的评估,保育方面也偏轻。各级管理层都对幼儿园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的评选办法,而很少针对保育员制定有关评选办法。
  二、正确认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性质是落实“保教并重”的前提。
  重视是在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要落实“保教并重”的前提是要形成正确的保育概念。《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把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已经明确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幼儿正处于发展之中,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个体,保育方面要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个体发展的需求,这些都是已经形成共识的问题,也因此说明保育员工作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保育员是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人员,也是影响保育工作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幼儿园保育、教育是相互渗透、不可倾斜的统一体,应将保育员的素质要求和地位与教育相一致。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幼儿园的保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如何让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孩子,是我们每位教师和保育员所要学习的共同话题。保育工作它不是独立存在于幼儿园工作之中,它是幼儿园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只有保教并重,才能真正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现代保育观使我们的视野拓展到了幼儿的心理保育、营养保育、环境保育以及安全保育等方面。
  传统的保育观认为保育工作包含幼儿体检、生活作息、膳食营养、锻炼与安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等,将保育工作简单理解为搞好班级卫生,照顾好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因此在工作中“重保轻教”,注重对幼儿的身体照顾,缺少对幼儿心理的关注,注重环境卫生,忽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缺少主动配合教师教育的意识和行为。现代保育观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达成,保育工作更关注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包括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条件和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更重视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养成幼儿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三、改变保育队伍现状是实现“保教并重”的关键
  (一)加强保育队伍建设,提高保育员整体素质  
  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的提高与保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幼儿园应根据保育员的实际水平,结合保育实践,建立保育员培训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园本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建立并实施系统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不断规范操作流程、反思日常工作、相互交流工作体会、经验等提高保育员工作技能和操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保育工作的宣传,这主要是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人力、财力等支持,落实编制、经费、引入人才等,使保育员队伍不断优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保育员管理  
  现在不少幼儿园对保育员无个体要求,视其工作为家务劳作,凭自身的生活习惯、经验行事其随意性影响了保育质量。因此,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员行为是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1、建立完善的保育工作管理职责,制定保育员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细则。加强管理力度,形成科学有序、规范的保育管理,做好保育工作的过程管理,认真思考、确立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保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2、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育工作目标及相应措施,使保育工作客服盲目、随意状态,提高工作状态。
  3、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估细则,开展保育工作专项评估,对保育工作成效进行合理判断及评价。
  4、幼儿园管理者要为保育员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鼓励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自的保育特长。在保育工作领域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6月中国教育部颁发)
   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25号)
  3.刘欲权……著《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通论》
  • 【发布时间】2015/5/31 11:53:31
  • 【点击频次】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