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 张京奇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育体育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在与第一线教师长期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必须倡导师本研究,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不如此,很难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当教师真正确立起自身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从事行动研究和研究行动、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真正培养起来。
  一、要创设氛围,搭造教师展示反思的舞台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主动建构,必须积极创设氛围,搭造和提供教师展示反思成果的舞台。
  (一)从教师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课题研究教师最关心什么
  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关注点不同。根据教师专业成熟的一般规律来说(即“关注”阶段论),刚刚起步和初涉教师生涯的教师,关注点往往更多的只是自己,如对教师角色的接受、控制能力、是否被学生接受、他人如何评价等。而相对成熟的教师,则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表现。比较成熟的教师则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教师的关注点,其实就是教师发展的生长点和落脚点。所以,只有从教师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课题研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反思。这样的教育科研,少了一些“泡沫”,多了一些实在,教师是欢迎的。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把“教师成长研究”作为课题研究核心,建立起“科研型教师成长档案”。我们对参与研究的教师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第一,精心选拔参与研究的教师,他们都是数年来第一线涌现出的骨干教师,针对他们的工作实绩,进行参与人员的筛选。第二,不搞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突出参与研究教师的个性和特点,以及各自的优势,力图在研究中实现教师的自主和主动发展。第三,不搞大面积的所谓经验推广,而是立足于典型示范、行动先导、成果共享。课题研究的过程要求和目标要求,给教师从事实践反思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不同的教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各自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实践,教师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试图做出回答。课题研究成为教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组成部分。
  (二)开设“成长与创新”教师沙龙,引导教师在参与、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
  开展课题研究需要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向教师提供这样的环境,是课题研究组织者的责任和义务。平时,教师面对更多的仍然是行政会议式的活动场面,大家得不到畅所欲言的机会。在“成长与创新”教师沙龙里就不同了,首先,在这个场合里尽可能形成大家完全平等的气氛,教师们的拘束感没有了,活动起来就可以畅所欲言了。
  二、要创造机会,引导教师不断强化反思的过程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创造机会,引导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较之要求教师仅仅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更为重要。
  (一)注重利用各级各类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领域的研讨活动异常活跃,这就给教师创造出有利于强化反思过程的各种机会。在具体工作中,不少教师已经尝到了甜头。正是在参与这样一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逼着”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基于这种思路,近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各类重大课题研讨活动,特别注意发挥地域优势,借助省市教科所在济南组织各种研讨活动的机会,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观摩、参与,引导和指导一批教师做课、说课,交流论文等,从而强化了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参与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做课、说课,而是在成功或失误的基础上,更多地进行反思。很多情况下,有关专家和老师们坐在一起,大家围绕一个专题,反复多次进行研讨,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激励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既有回顾性的“实践后的反思”,也有过程性的“实践中的反思”,还有突出经验教训对新的实践过程指导的、具有前瞻性特征的“实践前的反思”。这样的一些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只有引导教师及时加以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教师成长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参与研究的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定要勤于动笔、动脑(人脑和电脑),“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强化学习—批判精神,要及时形成书面材料(纸面的或者是电子的),通过交流促进提高。一批教师的反思的好作品应运而出,《追寻我们心中的奶酪》、《反思、学习、实践促发展》等不但在全区层面上得到交流,而且在《山东教育科研》、《现代教育导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上发表。
  三、要让自主、主动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营造氛围、创造机会,说到底仍然是外在因素起作用。如何真正让反思实践成为教师自主、主动的一种研究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归根到底要使教师明白反思实践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尝到反思实践的甜头,为教师自身提高工作成效,促进自身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显然,以教师发展为本,倡导和开展师本研究,即鼓励和指导中小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国内外现代教师学研究提供的大量案例说明,一批有成就的名师、优秀教师,如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吉林、窦桂梅、张思中等等,正是在各自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研究,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而苏霍姆林斯基,更成为影响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代名家。
       “教师作为研究者”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因此,着力提高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是教师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必将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和接受,成为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
  • 【发布时间】2015/5/31 13:53:49
  • 【点击频次】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