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摭谈
【关键词】 ;
【正文】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呈逐步向下的趋势,后进学生相对要多一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些学生学习一时跟不上,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智力才能。只要施以良好的教育,调动其积极性,后进学生是完全可以转化为优秀学生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另外,职业学校面对更多的是专业课教学。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如计算机课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面向就业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同了。
我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一、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任务”,而且这些“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这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要培养的并不是理论知识特别丰富的学生,而是偏重于培养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而且计算机课程中有很多课本身就是操作多于理论,比如说: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等课。我们在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的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某一知识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软驱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时候,如果单单用语言来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果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根据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很难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尤其对软驱的内部结构更是很模糊,教学难度很大,针对以往教学效果不佳的特点,我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h动画,并通过3D技术把软驱的内部结构完全呈现出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整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赋予软驱以灵魂,把软驱看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把软驱出故障看成生病,通过软驱到医院看病的经过,来讲解软驱故障的维修,软驱到医院看病的过程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精彩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一个精彩的故事读完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学生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其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讲解“画图”这一节时,我设计了“校服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并把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讲授该课时,学生能够容易地观看到他人的作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四、重复知识、培养能力
重复知识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练习,以反复运用为手段,将新知识的应用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形成习惯。当前在职业学校里,学生不用面临升学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很不牢靠,以至于在毕业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与其到时后悔,不如珍惜现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牢牢的掌握所学知识。那么重复知识的训练将是一个好的途径。但是在重复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五、用心关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我们在重点强调课堂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不能轻易批评学生,更不能动辄就向学生发火,在职专教学中这是最不可取的。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要做到适当、适度,而且还应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点小错,这时我们应该很自然地面对,不应有意回避。
作为老师,关心学生是我们应有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去教育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我们要留意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或许经济条件不好,或许性格孤僻,或许是因为某事而受到了伤害。我们要用心去和他们交谈,让他们转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的侧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心关爱学生,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改革,对于昨天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都不失为一种挑战。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更多的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学习动机。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精彩,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另外,职业学校面对更多的是专业课教学。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如计算机课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面向就业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同了。
我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一、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任务”,而且这些“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这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要培养的并不是理论知识特别丰富的学生,而是偏重于培养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而且计算机课程中有很多课本身就是操作多于理论,比如说: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等课。我们在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的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某一知识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软驱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时候,如果单单用语言来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果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根据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很难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尤其对软驱的内部结构更是很模糊,教学难度很大,针对以往教学效果不佳的特点,我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h动画,并通过3D技术把软驱的内部结构完全呈现出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整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赋予软驱以灵魂,把软驱看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把软驱出故障看成生病,通过软驱到医院看病的经过,来讲解软驱故障的维修,软驱到医院看病的过程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精彩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一个精彩的故事读完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学生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其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讲解“画图”这一节时,我设计了“校服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并把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讲授该课时,学生能够容易地观看到他人的作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四、重复知识、培养能力
重复知识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练习,以反复运用为手段,将新知识的应用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形成习惯。当前在职业学校里,学生不用面临升学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很不牢靠,以至于在毕业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与其到时后悔,不如珍惜现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牢牢的掌握所学知识。那么重复知识的训练将是一个好的途径。但是在重复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五、用心关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我们在重点强调课堂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不能轻易批评学生,更不能动辄就向学生发火,在职专教学中这是最不可取的。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要做到适当、适度,而且还应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点小错,这时我们应该很自然地面对,不应有意回避。
作为老师,关心学生是我们应有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去教育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我们要留意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或许经济条件不好,或许性格孤僻,或许是因为某事而受到了伤害。我们要用心去和他们交谈,让他们转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的侧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心关爱学生,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改革,对于昨天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都不失为一种挑战。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更多的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学习动机。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精彩,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 【发布时间】2015/5/31 14:01:23
- 【点击频次】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