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四步曲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怎样上好数学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归纳起来,一定要符合四个规律:第一个规律,是学科体系的规律性。第二个规律,是学生认知的规律性。第三个规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第四个规律,是大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科学化
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好似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45分钟骨增效益,提质量?我认为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平常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就是这个意思。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归纳起来,一定要符合四个规律:第一个规律,是学科体系的规律性。第二个规律,是学生认知的规律性。第三个规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第四个规律,是大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第一个规律:学科体系的规律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目标,抓住基本环节,重视联系,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具目标性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备课不光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标,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准备齐“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六棱柱、球、圆柱、圆锥、圆台等等”,课上让学生从实物去理解,胜过用语言去抽象说明这些立体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新授知识具突破性
一般说来,初中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知识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课前自主练: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对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可先复习自然数加法法则;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先复习正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课中针对练: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重难点作文章。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学于实践中,即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
三、巩固知识具强化性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化,一般的有:
1.巩固性练习:对知识驾驭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一昧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除了掌握所教的几种常见几何体的截面图形,还要启发学生发现剩余几何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其他特殊立体图形的截面图形,把普通的,特殊的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课后作业具系统性
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必须将新授知识全面的体现出来,作业难易结合,循序渐进,随时从作业中发现课上的不足或缺漏,反馈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及时补充加深,及时讲评纠正,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知识,牢固掌握知识。
第二个规律性: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这里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一是注重启发的策略。不要搞那么一些不大不小、不深不浅的问题不断地问学生,没有任何思考价值。我主张策略,你就有意地设置一些知识陷阱,设置一些知识墙,对学生进行激疑,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带动整个的一堂课。二是要遵循思维的规律。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启而不发,不配合,实际上这些老师是忽视了思维的规律。第一,打好思维的基础。第二,建立思维的层次。第三,是教给思维的方法。第四,要体现思维的发散。第五,要建立思维的结构。
第三个规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第一,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摸准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倾向,并极大地给予满足。第二个,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譬如说课堂教学的流畅,课堂教学中语言有魅力,整个课堂教学中驾驭活而不乱,等等。艺术能够引起对人的心灵的震撼,一堂课学生上了以后久久不能忘怀,除了你那堂的科学性以外,不可或缺的是你那堂课有很高的艺术性。
第四个规律:大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大班级怎样驾驭好课堂?我给大家提个建议,驾驭课堂是分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微观就是老师自己的教学,组织教学的能力,等等。宏观是指课堂教学的结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的效益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J]. 新课程(上). 2011(05)
2李道明,李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J].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08(06)
3 王琰.艺术班的数学教学[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5)
4 王聪.浅议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教师. 2011(20)
5 李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 华章. 2011(17)
6 王雪凤.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11)
关键词:数学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科学化
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好似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45分钟骨增效益,提质量?我认为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平常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就是这个意思。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归纳起来,一定要符合四个规律:第一个规律,是学科体系的规律性。第二个规律,是学生认知的规律性。第三个规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第四个规律,是大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第一个规律:学科体系的规律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目标,抓住基本环节,重视联系,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具目标性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备课不光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标,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准备齐“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六棱柱、球、圆柱、圆锥、圆台等等”,课上让学生从实物去理解,胜过用语言去抽象说明这些立体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新授知识具突破性
一般说来,初中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知识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课前自主练: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对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可先复习自然数加法法则;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先复习正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课中针对练: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重难点作文章。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学于实践中,即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
三、巩固知识具强化性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化,一般的有:
1.巩固性练习:对知识驾驭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一昧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除了掌握所教的几种常见几何体的截面图形,还要启发学生发现剩余几何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其他特殊立体图形的截面图形,把普通的,特殊的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课后作业具系统性
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必须将新授知识全面的体现出来,作业难易结合,循序渐进,随时从作业中发现课上的不足或缺漏,反馈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及时补充加深,及时讲评纠正,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知识,牢固掌握知识。
第二个规律性: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这里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一是注重启发的策略。不要搞那么一些不大不小、不深不浅的问题不断地问学生,没有任何思考价值。我主张策略,你就有意地设置一些知识陷阱,设置一些知识墙,对学生进行激疑,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带动整个的一堂课。二是要遵循思维的规律。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启而不发,不配合,实际上这些老师是忽视了思维的规律。第一,打好思维的基础。第二,建立思维的层次。第三,是教给思维的方法。第四,要体现思维的发散。第五,要建立思维的结构。
第三个规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第一,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摸准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倾向,并极大地给予满足。第二个,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譬如说课堂教学的流畅,课堂教学中语言有魅力,整个课堂教学中驾驭活而不乱,等等。艺术能够引起对人的心灵的震撼,一堂课学生上了以后久久不能忘怀,除了你那堂的科学性以外,不可或缺的是你那堂课有很高的艺术性。
第四个规律:大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大班级怎样驾驭好课堂?我给大家提个建议,驾驭课堂是分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微观就是老师自己的教学,组织教学的能力,等等。宏观是指课堂教学的结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的效益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J]. 新课程(上). 2011(05)
2李道明,李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J].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08(06)
3 王琰.艺术班的数学教学[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5)
4 王聪.浅议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教师. 2011(20)
5 李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 华章. 2011(17)
6 王雪凤.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11)
- 【发布时间】2015/10/2 10:53:46
- 【点击频次】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