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研究

 

【作者】 孟祥飞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在数学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还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们都是在提问中使自己的教学得到深入。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是数学的灵魂,而数学课堂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组成员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十多年,在上课、听课、摩课、研讨课中感悟、发现,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各种各样的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可能是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能是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可能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但是有些问题的提法的有效性欠佳,如:
  (1)提问太随意常常偏离主题。
  (2)教师的提问太关注自己的预设,把学生向自己预想的方面去牵引,学生稍有不同就心不耐烦,缺少灵活性。
  (3)提问表述不清,学生不知所云。
  (4)只提问好学生,忽视待优生的存在。
  (5)提问没有层次性,学生上课很纠结。
  (6)问题缺乏启发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7)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题。
  (8)提问不能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
  (9)提悬空问题,学生回答毫无秩序,大部分同学刚刚开始思考,班级里几个思维较快的学生早已快速说出了答案,老师随即给出了肯定。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但依然不清楚答案是什么,而且由于自己胆子小或是根本没兴趣,他们也不会去询问答案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实际上教师只是给这几个学生上课,只有这几个学生才是老师关注的对象,这不符合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针对之一现状,我们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进行了研究。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青睐与研究。课堂上为什么要提问,早在两千年前,我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阐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美国人伊凡·汉耐尔认为可以帮助“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教师的集中注意力;应用答案并给予及时反馈。”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士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
  三、支撑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
  1、有效课堂提问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倡导“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教师的施教要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方法,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生、生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进课堂,如何通过变革课堂提问,改善课堂文化和课堂环境,使得学生既获得人类已有的知识,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实现自己交往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进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2、认知学习论
  把认知学习论原理用于课堂有效性提问,其要点就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教材往往比学生认知水平难,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并善于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而自己掌握问题,且问题的难度还可加深。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他所认知的事物始终有一种模糊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开展导引的工作,以便发挥学生认知的能动性。
  3、人本主义学习论
  从人本主义学习论可以得出:课堂提问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宗旨的课堂提问。
  4、陶行知理论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四、 如何提问才有效
  1、 避免提匿名问题
  很多老师提问总习惯先抛出问题再叫出学生的名字,老师认为这样每个学生能都够全神贯注的听,然而课堂教学告诉我们,当我们提出问题后,那些反应敏捷的学生在我们还没有提名时早已经将答案喊出来了,这样就制约了其他学生的思考,久而久之,反应略慢的孩子就放弃了思考,在他们认为不需要思考了,只需要认真听反应快的好孩子回答就能应对老师的问题。
  所以老师们应当先提出学生的名字再提问题,这样这个孩子定能认真听我们的问题并思考也避免了课堂的混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我们还会叫起一个以上的学生回答问题,比方说:“XX,对于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可以听到两个或许不同的答案,从而引发讨论和更深层次的学习。
  2、 问题要有层次性
  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引向深入,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教学上的难点问题,教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以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同时,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回答的可能性,注重了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3、 学会等待
  学会两个等待:第一个等待,学生听到问题后,我们要耐心等待,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要学生回答不出来马上又叫起另一个。第二个等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老师的等待要保证学生思维活力和深度,只有学生真正动脑思考了,后续的讨论才可能碰出思维的火花。
  总之,有效的提问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去,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自主思考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发布时间】2015/10/2 11:28:51
  • 【点击频次】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