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好课
【关键词】 ;
【正文】教师要上好课,必须拥有自己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要让一种教学方法成为自己的方法,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智慧和鲜活的思想。要这样做,或者说能这样做的人,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有责任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之地" 教师要上好一堂高水平的课,应集合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关心本节课上什么内容,怎样上课。还应关注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难点是什么?也就是说这节课你要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关注不同程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关注在上课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关注可能的教学效果。事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是互相制约的,如果老师有良好的学科功底,就可以对课堂的发生的情况随时进行修正。从这一点上说良好的学科功底是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没有对所教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对各个细节的了然于胸,很难始终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良好的教学能力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
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需要反复的摸索,探求,反思和积累。
1、提高课堂提问质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好课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
2、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是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创造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3、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满堂灌是一种很沉旧地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才是当今倡导的课堂。上好一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上课时所引发的学生的喜怒哀乐,一低头,一皱眉,或沉思,或雀跃,这是互动。学生对老师教学内容的认同和呼应,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的共识和探讨,也是互动。老师出色的讲述给学生留下的思考和回味,这也是互动。学生的主动性应体现在师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和谐共振。
4、注重作业批改及课后辅导。
很多新教师认为,把课讲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真正把课堂落到实处,课后还有很多工作要求我们去做,比如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根据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找学生谈话,把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掉。通过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地情况,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优化自己的课堂。这些都是我们新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其实它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学困生,他们不是不学,也不是学不好,是他们的态度不端正,他们从心理上不重视该科学习,所以对他们做工作关键是从心态上纠正他们,让他们知道该科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沟通,相信一定会取得一些积极的效果。
5、做好课后的反思、总结。
作为一个教师,绝对不会为了上一节好课而上好一节课,而是尽心尽力地上好每一节课。所以课后的反思、总结,也是一堂好课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堂好课的保证。课后反思、总结可以积累经验。一堂课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下一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改进。这有利于以后的教学越来越有经验,从而达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有责任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之地" 教师要上好一堂高水平的课,应集合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关心本节课上什么内容,怎样上课。还应关注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难点是什么?也就是说这节课你要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关注不同程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关注在上课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关注可能的教学效果。事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是互相制约的,如果老师有良好的学科功底,就可以对课堂的发生的情况随时进行修正。从这一点上说良好的学科功底是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没有对所教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对各个细节的了然于胸,很难始终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良好的教学能力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
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需要反复的摸索,探求,反思和积累。
1、提高课堂提问质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好课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
2、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是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创造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3、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满堂灌是一种很沉旧地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才是当今倡导的课堂。上好一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上课时所引发的学生的喜怒哀乐,一低头,一皱眉,或沉思,或雀跃,这是互动。学生对老师教学内容的认同和呼应,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的共识和探讨,也是互动。老师出色的讲述给学生留下的思考和回味,这也是互动。学生的主动性应体现在师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和谐共振。
4、注重作业批改及课后辅导。
很多新教师认为,把课讲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真正把课堂落到实处,课后还有很多工作要求我们去做,比如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根据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找学生谈话,把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掉。通过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地情况,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优化自己的课堂。这些都是我们新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其实它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学困生,他们不是不学,也不是学不好,是他们的态度不端正,他们从心理上不重视该科学习,所以对他们做工作关键是从心态上纠正他们,让他们知道该科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沟通,相信一定会取得一些积极的效果。
5、做好课后的反思、总结。
作为一个教师,绝对不会为了上一节好课而上好一节课,而是尽心尽力地上好每一节课。所以课后的反思、总结,也是一堂好课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堂好课的保证。课后反思、总结可以积累经验。一堂课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下一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改进。这有利于以后的教学越来越有经验,从而达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15/11/1 17:32:48
- 【点击频次】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