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关注个性 分层施教 赏识激励 全面提高

 

【作者】 孙开恩

【机构】 山东省兰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很多年,新课程改革也改了好几年,举国上下似乎都被新的教学理念的所浸润着。但是作为年轻的教师的我由于一直没有进行新的教学理念的系统学习,对于新课改也只是知道之鳞片甲,假期的充电使我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书中的众多理论写的是深刻而又有实践操作价值,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赏识激励教育原则。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了《智力的结构》一书,书中批判了传统的运用智力测验检验人的智力的做法。他提出智力就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指出了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人际关系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知智力等7种,后来加德纳又增加了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两种智力,智力的种类达到9种。当然,所有的智力都能够应用于创造发明,但在事实上,多数人都只能在一两种智力上有出色的表现。
  而审视自己教学以来的几年里,才发现原来以前自己的教学观念一直很陈旧。在我的教学中也不失教师的爱,但是这种爱仅仅只是浅层次的师爱,没有将教师的爱更深层次地发展变成尊重、发展的爱。在对待学生的评价上总是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他们,没有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去发掘他们潜在的智能。传统的智力测量理论注重的是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而忽视了其它的7种智力,依据这样的评判标准将部分孩子放进了“差生”的队伍中去,我们给予他们的是更多的批评和冷眼。记得我刚带班的时候,发现刚刚入学的学生都是那样聪明活泼,讨人喜爱。可是过了一年之后却有了好几个孩子在老师的评判标准下进入了后进生行列。他们在老师的冷眼和批评下度日学习,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而如今我们所谓的优秀的评判标准其实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言和数理智能上表现出来的强度比较大而已。我们教师却没有用发展和尊重个体差异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其他潜在的智能并将之发扬,通俗来讲就是没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赏识和激励教育原则去挖掘每一个孩子潜在的智能,学生就这样在我们的不公平对待中失去信心,没有成功感。
  新教学理念指出:学生是我们老师施教的主体,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我感觉”,使心智得到了更加健康的发展。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因材施教,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并发挥其特长,下面是我的一点认识。
  一、要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所说的差异一般指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学生的个体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曾有过明确的阐述:“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受教师影响的,教师要正确的面对这种差异的存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
  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认为,良好的个性素质应具有崇高的理想,广博而专一的兴趣爱好,自信、自强、自主的性格,活泼、开朗、平稳的气质等。良好的个性素质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通过教育去熏陶、培养。中小学生是良好个性形成的最佳时期,学校又是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最佳场所,教师还是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最佳人选,这三位一体的影响对学生个性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要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所在,也是教师担负的职责义务。然而,我们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导致学生个性发展不足。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
   在学期的开始我就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抓住每个孩子们的优势,并因材施教。将班上的孩子分成语言、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小组,让他们在自己的活动小组里学有所得,提高兴趣,尽其所能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实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并慢慢形成学习的迁移,将他们的长项也慢慢向现在传统的语言和数理智能发展。
  二、进行分层次教育。
  每个人的各项智能表现的强度都不是一样的,故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对于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我们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给接收能力强的孩子布置难度大点,思维能力强的任务。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孩子则给他们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班上有两个基础特差的孩子我就给他们每天记两个单词,听写3个汉语词语,做3道数学题。并和他制定学习计划,每天监督他们,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学习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三、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则。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则。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优点的,你要善于去发现,并大力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所谓的“后进生”并不是他们真的能力很差,而只是他们缺少周围环境的人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作为教师时刻要记住这一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你那柔声细语的表扬声中和殷切的期待目光中。在每天的教学中我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尤其是给那些在慢慢进步的后进生们,这些孩子在我的表扬声中,仰起了头,挺起了胸。表现也越来越好。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合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用尊重、发展的眼光去区别对待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核心教学理念而奋斗终身。
  • 【发布时间】2015/11/1 17:34:31
  • 【点击频次】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