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凉山彝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作者】 刘永湘

【机构】 凉山民族师范学校课题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课题组利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表》对凉山州五所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后反映出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比较严重,占调查人数的69.57%,应该引起学校、社会和教师个人的重视。本文从教学的主体——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分析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缓解或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办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远离沿海发达地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集聚区。2010年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汉族人口占47.55%,彝族人口占49.13%。 
  正是因为处于祖国西部内陆山区,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使得凉山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贫困。要改变这些现状,只有大力发展教育。 
  凉山的教育现状怎样呢?我们以凉山初中毕业生的去向为例。
  整个凉山州包括1个西昌市和16个县,比较有名气的高中有西昌一中、西昌市川兴中学、凉山州民族中学、会理一中、冕宁中学几所,其他的就是各县的县级中学。在经过中考的选拔后,能考上这些中学的学生不到60%。剩下的学生怎么办呢?或选择到社会打工、就业或送到凉山的中专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读书。
  在1997年以前,所有的中专学校和现在的大学一样,都招收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在初中学校里,只有班上的前几名才有实力报考各类中专学校。因为一旦考上,就意味着“铁饭碗”端稳了。所以,大量的农家子弟拼命读书就为了脱去那身背负了几代人的“农皮”。现在,国家实行教育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大量扩招,使更多的人能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大量的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了上高中读大学,剩下的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自然就流入了各类中专学校。
  面对如此大的学生反差,各所中专学校的教师有没有面临各类压力,对工作还有没有以前的激情呢?我们选择了凉山州内现有的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凉山州农业学校、凉山州卫生学校、凉山州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冕宁技术学校等五所中专学校的389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这几所学校的教师对工作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一个名词——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最早是由美国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一般指服务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各种强度过高所引起的一种疲惫不堪状态。而教师就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典型症状是常产生疲劳感;情绪波动大;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工作没意义没价值,成就感下降;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等。
  我们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凉山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10.40%的教师职业倦怠非常严重,37.84%的教师职业倦怠比较严重,21.33%的教师职业倦怠感低,只有30.42%的教师没有职业倦怠感。说明凉山彝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倾向整体比较严重,应该引起教师、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一、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学生个体
  由于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中考的落榜者,所以学生自身情况不容乐观。
  1、学习基础差,想学学不好
  前面已经提过,现在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是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而在凉山地区,因为彝族多,所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同学也大部分都是彝族。大家试想一下:从小在山区,每天接触的基本是本民族语言、文化,他们要学习汉语,并接受用汉语进行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育,其难度不亚于汉族学生接受用英语进行的各学科教学。基础差是可以理解的。不是不想学,而是真的学不好。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面对这样的学生,凉山彝族地区的中职教师教学工作压力更大、困难更多。
  2、 课程难度大,多数不实用
  翻开中等职业学校的课本,可以发现,课程设置和内容跟高中差不多。想想这些连高中都考不上的学生,却要让他们学习高中课程,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学生感觉最难学的是一些公共必修科目,如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等基础课,无异于“听天书”,自然就不想学;一个班上50个人,能听懂的不到10人。听不懂自然就没兴趣学。而这些课程的内容在生活中有多大的用处?反倒是一些专业性强、将来就业可能用上的科目,如钢琴、声乐、舞蹈、计算机、服装设计、酒店管理、畜禽饲养等课程受学生欢迎,这部分教师面临的压力也就更大,倦怠感也更高,占68.68%。
  3、 就业前景不乐观、打击学习积极性
  国家的教育改革包括招生制度改革和就业改革。而这两者都对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招生制度改革影响了学生素质,就业改革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竞争力不强,很多地方还达不到报考条件,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学习动力减少,产生厌学情绪。
  教学工作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由于学生学不懂、不想学,导致学生厌学,进而引起教师课堂教学困难,使教师产生挫折感,导致教师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逐减,形成习得性无力感而失去工作乐趣,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
  教师的工作是天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应该有“成就感”、“荣誉感”、“价值感”,而在现实的凉山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现在却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绝大部分教师难以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这种精神和心理上的体验。根据我们收回的问卷,分析后发现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二)教师自身
   1、教学工作强度大、生活压力大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中等职业学校老师每周15节课以上的老师占了20.2%,8—15节的老师占48.6%,8节以下的老师占了31.2%。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每周8节以上课时的教师占了68.8%,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承受了巨大的教学课时压力。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是以前的3倍左右。学生扩招了,教师人数变化不大,繁重的教学工作压在老师身上,疲惫可以想象。试想,一周五天,每天6节正课、1节早读、2节晚自习。老师如果每周15节课,那平均每天3节,占了正课的一半;课余还得备课、准备教具、课件、批改作业,工作量可想而知,身体和身心的疲累严重超负荷。
  如果教师还兼任了其他的如班主任工作,那还要承受学生的管理压力、安全压力。通过问卷可看出兼任了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其职业倦怠感远远高出普通教师。
  在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中,1—5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最低,为62.78%;其余年龄段的教师的倦怠感介于69.18%—71.23%之间。可以看出,各位教师除了工作压力外,还有来自家庭的生活压力。工作5年后,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过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家庭的压力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女教师,对家庭的付出比男教师更多,因此,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比男教师要高,达到71.27%。
  2、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缺乏新鲜感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越是工作时间长职业倦怠越严重。工作年限20年左右的职业倦怠感达到71.23%,1—5年的职业倦怠为62.78%。这就得说到每年周而复始的教学了。对每一年进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学到的都是新鲜的知识。可对于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他的教学内容每年、每两年、最多每三年就要重复一次。所有知识基本都是不变的或变化不大,重复几个周期,教学内容都会倒背如流了,书本都不翻就能把一节课给完整的上下来。这么单一的教学工作也是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可引发教师出现老年痴呆病症。
  3、思想压力小、成就感低
  原来的中专学校学生毕业后国家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统一分配工作,成绩好、能力强就分在好地方、好学校。所以,学生拼命学、老师拼命教,教学氛围浓厚。而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可能就失业了,学生没学习的热情,教师教学热情大大降低;教好教坏一个样,没有衡量的标准,思想压力自然没有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不好找工作,那是社会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差。学生差,教师自然也好不到哪里,教师的教学成就感低,职业倦怠感也顺势而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 。面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如果不加于干预的话,后果非常严重。轻者影响教学效果、学校声誉,重者危害教师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更严重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后代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命运。“教师强则青年强,青年强则国强。”所以,在分析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后,我们试着寻找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办法。
  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 改变招生制度、提高生源素质
  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也就是培养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强的大量社会就业人员。面对职业学校生源差的情况,在招生时尽量设置一个招生线,适当提高学生素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实用人才。
  当然,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一个公民都有技术、有工作,所以学生生源的改变是有限的,关键还要教师自身进行转变和调适,来适应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
  2、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加强专业课、实践课比例
  既然学生不愿学,学不懂是由于课程偏难、实用性不强。那么,我们能否就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大量有一定技术的人才,那么可以针对对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开设课程进行培养或培训,而对不实用的基础课减少课程或比例,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社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以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发一些适合本地、本校、本专业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用性;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改变学习效果评价机制,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3、教师应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不好学、不想学,是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感兴趣。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氛围,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给教师提供一个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的机会却很少,很多中职教师一直采用大学毕业时的知识、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学生和时代的变化了。所以教师平时应加强学习,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积极接受并采纳新的教学理念,如生本课堂教学、探究式课堂、自主学习等,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现在的新的教学工具,如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可能很多老师都还不会操作,需要通过培训学习,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行自我调节
  教师的职业倦怠除了身体的疲惫外,还有心理的疲累。所以,对老师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提高教师境界,也能帮助老师缓解心理压力。教师还应该改变观念,认清教改后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积极进行自我调节,适当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体育锻炼,处理好工作和家庭关系,以饱满的热情悦纳学生,更好的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
  通过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和修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改变现在“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课堂,才是解决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凉山州统计局.凉山州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期),2011年5月23日    
  [2] 王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管理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 2009
  [3] 郜旭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2013
  [4] 林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管理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  2007
   [5] 余兰香.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知网,     2008
   (本文为2014年度凉山州教育科研课题项目:“凉山彝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调查研究”研究成果)
  • 【发布时间】2015/11/2 9:08:09
  • 【点击频次】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