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走出雏鹰假日活动的设计误区

 

【作者】 相丽丹

【机构】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假期,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好的体验生活的时段,是一个让他们身心向往的“大课间”,学校要开放、配备各种公共资源和志愿队伍,给队员创造充分的兴趣环境和爱好空间。队员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走出校门,在实际的社会情景中参与并经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参观、考察、实验、调查、制作、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但在开展假日实践活动中,由于对它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和对它的组织要求不理解,常常容易出现各种误区。
  关键词:误区  七彩  雏鹰假日
  假期的到来,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一次体验,为丰富队员假期生活,加强孩子群体、家长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校往往会将教育延伸到节假日,突破了学校的围墙,将学校与社区、家庭连为一体。原来在假期里可以爽心、怡神、清脑,让身心得以充分的休整,但事与愿违,“七彩景致”难觅踪影,到处可见“培训之羹”热气腾腾,五花八门的“辅导快餐”热火朝天……被这些“热门景致”充斥的假期,失去了七彩的景致。
  雏鹰假日活动是指队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走出校门,在实际的社会情景中参与并经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围绕一定的研究主题,开展参观、考察、实验、调查、制作、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但在开展假日实践活动中,由于对它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和对它的组织要求不理解,常常容易出现各种误区。
  一、走出“盲目性”误区,倡导“实践历练”。
  对于队员而言,假期不该是“潜在的学期”,更不该是一个“被迫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让他们身心向往的“大课间”。为此,学校要开放、配备各种公共资源和志愿队伍,使各种“辅导之火”和“培训之潮”不再蔓延,又避免让假期蜕变成“第三学期”,要给队员创造充分的兴趣环境和爱好空间。
  (一)现状分析。现在学校对假日实践的认识存在“盲目”性。有些学校对假日实践在思想上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认为假日实践就是安排一次春游、秋游就可以了,而假期的实践活动则是队员的兴趣,跟学校毫无关系;有些学校担心长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影响队员的学习成绩;还有些学校担心队员外出开展假期实践活动可能会遭遇安全问题,抱着“为了安全宁可不组织”的态度,因此假期的实践活动是可有可无,更不想插手指导了;如果有假日实践活动成果要评比了,则随便指定几个老师去完成,只是为了参赛,根本不考虑队员的能力发展,更谈不上发挥队员的专长等……正因为对假期实践活动的功能、价值认识不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之下,原本旨在增强队员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假日实践变成了“吃吃零食、走走逛逛”的盲目性假日实践。
  (二)理性应对。学校应该让队员明白通过假日实践活动,可以体验到实践的过程,历练自我,从而帮助队员更好地学习,促进队员的身心各方面发展,提高队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鼓励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责任中成长并能充分意识到活动对社会的价值。
  二、走出“任务式”误区,倡导“快乐体验”。
  队员开展假日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实践性学习的过程,队员应该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活动的设计者、方案的制定者、方法的实施者和结论的验证者。作为教师,应该鼓励队员自己选择、主动参与,使其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陶冶情操,用自己的智慧解读问题并提供服务,同时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动队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获得快乐的体验。
  (一)正确定位。假期实践的本质是队员开展实践学习,但有的学校在设计假期假日实践活动时,只是把上级部门的期末结束工作和假期注意点摘录一部分,然后里面加上一句“多开展假日实践活动”,便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发给每一位家长,让队员在混沌中开展假日实践活动,根本不考虑队员既有的经验与能力,也不关心队员活动的需求,队员被动执行教师意志,结果导致队员对活动不感兴趣,参与度低,活动的实效性差,有的队员甚至出现假期实践不参加,临近开学了便由家长托熟人到社区盖个章,以“走过场”来完成学校的任务,这样必然引起社区人员的反感,也会对学校的假期活动不再支持。因此,作为学校,必须要走出“任务式”误区,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开展雏鹰假日活动的重要性。
  (二)快乐体验。假日实践活动对队员发展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队员知识、技能的获得,还体现在促进队员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队员更加关注和观察生活,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所创新;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实践与反思能力逐渐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明显增长等。假日实践活动对队员的价值还体现在队员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有许多内容可以让孩子去深入了解。可以到豆腐作坊了解豆浆、豆腐脑和豆腐的制作过程;可以到轻纺印染厂去看看布的印染有几道工序;可以到蛋糕房看看精美的蛋糕制作需要几道程序;可以到电视台看看精彩的节目如何制作;甚至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上一天班,了解他们的职业,体会他们的辛劳,向他们学习……总之,只要是生活中存在的,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讨,去参与。笔者在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期间,对每一次的假期实践活动都是精心准备,帮助队员获得积极的活动体验。(下附我校雏鹰假日活动的方案图片)
  附:我校雏鹰假日活动的方案图片:
   
  
  
  
  
  
  
  





















  三、走出“单纯化”的误区,倡导“评价激励”。
  在队员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重点应该关注队员实践学习的成果呢?还是以队员的实践过程为主?有的学校在组织队员开展实践活动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活动结果上,看重的是队员“是不是参加了活动”“有没有活动的总结”,而对于队员参与活动的态度、实践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有哪些体会,则关注甚少。因此,对于假期实践活动这样一项课内外结合、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操作程序复杂的工作来说,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促进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
  (一)教师层面:假期实践活动因其空间、内容、组织形式等不同,与课堂学习的评价存在差异性。学校从课程管理的角度要有开展假期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教师开发资源、设计活动与指导队员实施活动的情况。具体包括对实践活动的整体构想、队员学习的前期准备、教师指导队员实践学习的有效性、作业设计与反馈效果等几个维度进行评价与反馈。我校对在假期中积极、有效指导队员假期实践活动的,则优先参加区、市级的假日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探究性学习的评比,如果获得了奖项则先在校内网进行喜讯报道公示,再在周一晨会中进行全校表扬,并在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岗位考核中有明显的奖励。













  (二)队员层面:队员假日实践活动的有效评价更是必不可少,在活动实施的不同阶段评价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活动准备阶段,重点对队员活动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服务计划制订的合理性进行指导与评价。而在实践环节,主要对队员遇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的坚持程度、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团体合作意识与精神等予以具体而详细的记录和及时指导,真实反映队员服务学习的过程,提供反馈和数据,积累队员发展和进步的信息,让队员进行自我评估和调节。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对队员参与过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参与活动的态度、活动中获得的收获和体验、实践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展示和综合评价。
  
  
  
  
  
  
  (三)学校层面:活动结束后,学校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奖励,以提高队员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确保队员服务活动顺利开展。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我校会对学生的假期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评比,只要队员完成了相应的假期实践任务后并呈现自己完成的情况,制作成小册子,可以是文章体会、活动照片、暑期感言等,达到优秀者就可以参加学校的“假期生活小明星”、“小爱迪生”、“假期好少年”等评比活动,评选出来的同学进行公示后,学校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由学校领导为这些假期好少年在荣誉带上挂上鲜艳的徽章。
  
  





  
  
    
  
  七彩假期,快乐翱翔。自从全国少工委发出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号召以来,各地少先队组织积极引导队员们开展各级各类活动。队员们三五成群,组建起一个个社区小队、假日小队、亲子小队,他们在社会大课堂里,饶有兴致地完成着一道道独具特色的假期作业,多彩的活动让队员促进了交流,提高了能力,拓宽了视野,使他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茁壮成长,还原假期的七彩景致,使假日变得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杂志《辅导员》 2013年7、8合刊
  2.网络文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走出“六个误区”》
  3.网络文章《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的常见误区分析》
  • 【发布时间】2015/11/2 9:10:51
  • 【点击频次】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