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关键词】 ;
【正文】 长期以来,人们把文字、美术、音乐等认为是美育学科,而忽视了体育教育中的美育。对于体育,往往只注意它在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却忽视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实际上体育教育中的美育,不仅有其独特的教育手段,而且有独特的教育效果。它是通过体育教育中美育来培养和完美人的身体和美的心灵,是一种有多种艺术因素的人体运动美的教育,而且还是培养青少年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就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同行探讨。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的功效在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在这里,虽然没有谈及美感,但“调感情”、“感情斯正”,实际上已经揭示了体育与美感的联系。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而强壮的身体是通过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古人所说的“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也是看到了美的形式在人身体上的表现。所以说,体育教育的过程,也是建立美的形式的过程。因此就离不开对美的形式的感知和判断,以及对美的形式的趣味和追求。所以体育教育中必然有审美教育的渗入。
躯体雄伟、肌肉匀称、动作灵活、优雅,有较好的协调性和节奏感等,都可看作是体质强壮、健康的外在形式,这些正是中外美学家公认的人体美的形式。亚里斯多德认为,体育形成健美的体格而不是野蛮的兽性的体格。在人体培育的过程中,无论是从体育教育来说,还是从审美教育来说,健与美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体育教育中必然渗透着审美教育。
那么,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蔡元培认为:“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是以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希腊雕像所以空前绝美,即由于此。”也就是说,在体育教育中,审美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塑造美的人体结构;二是塑造美的人体运动形式,即在体育教育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形态美和动作美的培养。
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要有正常的体态,体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养成学生正常的身体形态和正确的姿势,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很大,由于一些不良习惯的作用,常形成驼背、弯腰、或是“八字脚”等不美观的形态,给他们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形体姿态,这也是体育教育中的美育任务。
任何优美的动作都是协调的和具有韵律感的。体育教育就是要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能力,培养动作的灵敏协调,使人的动作美观。体育教育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做、立、走、跑的动作的正确姿势,从美育的观点来说,这是人最明显的形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己和谐地完成动作,或是同别人合作完成动作,会感到愉快,产生美的感觉。体育运动中的舞蹈、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更是体育和艺术结合的典型,具有更好的教育作用。
第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教态美
学生的求知欲和模仿性很强,所以教师的语言、仪表、举止、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能保持坚定、沉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举止文明、衣着大方、教态自然、富有朝气,必然会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留下威武健美的形象。体育教师同其他课教师相比其榜样的影响更加突出。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以吸引学生产生兴趣,借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要学会利用器材布置和自然环境进行美育教育
体育教学主要在操场上进行,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合理地进行场地设计,力求线条清晰、器材布局美观,图形新颖、醒目,给学生以美感。在创造体育教学环境美时应注意对场地布置、器材摆放、色彩的布置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在山羊教学中,习惯上采用两列横队列于山羊两边,这种形状给人以严肃感,易使学生心理紧张。如改用三角形站立队形,练习者有稳定感,从而减少了心理压力。
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美育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自然是审美教育的好地方,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适当地组织学生野游、登山的活动是有效地向学生进行体育和美育教育的好方法。在秋天组织学生登山比赛,看那金色的阳光、如火的红叶、林立的厂房-------鼓舞学生登上高峰。寓体育教育于自然美之中,学生走出了课堂,开阔了眼界,振奋了精神,丰富了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第四 将音乐引入体育课堂进行美育教育
音乐进入体育课堂,是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试想,如果把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准备活动、整理活动以及有节奏的循环练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将会提高。情绪的活跃带动了身体的活跃,为身体联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悦耳动听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神经系统,激发了他们的情绪,也激起了他们锻炼身体的热情,使他们受到美的教育。应注意的是,体育教学中采用音乐伴奏,所选音乐的节奏应根据动作的速度和要完成练习的节奏来定,不能生搬硬套。如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徒手操练习,因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活跃学生的身体,因而要选用节奏鲜明的曲子如迪斯科舞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运动起来。
第五 在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中进行美育
体育美大多表现为运动技术美,在课余训练中进行美育,就是要求学生在练习掌握运动技术时既是正确的,又是美的,体现了人的力量本质。在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实现理想目标,艰苦奋斗和百折不饶的意志,在竞赛中精神面貌十分重要。结合运动竞赛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培养博大的胸怀和良好道德,不以一时的胜负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从比赛中显示出学生的意志品质、精神力量。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的功效在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在这里,虽然没有谈及美感,但“调感情”、“感情斯正”,实际上已经揭示了体育与美感的联系。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而强壮的身体是通过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古人所说的“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也是看到了美的形式在人身体上的表现。所以说,体育教育的过程,也是建立美的形式的过程。因此就离不开对美的形式的感知和判断,以及对美的形式的趣味和追求。所以体育教育中必然有审美教育的渗入。
躯体雄伟、肌肉匀称、动作灵活、优雅,有较好的协调性和节奏感等,都可看作是体质强壮、健康的外在形式,这些正是中外美学家公认的人体美的形式。亚里斯多德认为,体育形成健美的体格而不是野蛮的兽性的体格。在人体培育的过程中,无论是从体育教育来说,还是从审美教育来说,健与美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体育教育中必然渗透着审美教育。
那么,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蔡元培认为:“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是以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希腊雕像所以空前绝美,即由于此。”也就是说,在体育教育中,审美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塑造美的人体结构;二是塑造美的人体运动形式,即在体育教育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形态美和动作美的培养。
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要有正常的体态,体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养成学生正常的身体形态和正确的姿势,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很大,由于一些不良习惯的作用,常形成驼背、弯腰、或是“八字脚”等不美观的形态,给他们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形体姿态,这也是体育教育中的美育任务。
任何优美的动作都是协调的和具有韵律感的。体育教育就是要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能力,培养动作的灵敏协调,使人的动作美观。体育教育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做、立、走、跑的动作的正确姿势,从美育的观点来说,这是人最明显的形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己和谐地完成动作,或是同别人合作完成动作,会感到愉快,产生美的感觉。体育运动中的舞蹈、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更是体育和艺术结合的典型,具有更好的教育作用。
第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教态美
学生的求知欲和模仿性很强,所以教师的语言、仪表、举止、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能保持坚定、沉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举止文明、衣着大方、教态自然、富有朝气,必然会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留下威武健美的形象。体育教师同其他课教师相比其榜样的影响更加突出。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以吸引学生产生兴趣,借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要学会利用器材布置和自然环境进行美育教育
体育教学主要在操场上进行,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合理地进行场地设计,力求线条清晰、器材布局美观,图形新颖、醒目,给学生以美感。在创造体育教学环境美时应注意对场地布置、器材摆放、色彩的布置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在山羊教学中,习惯上采用两列横队列于山羊两边,这种形状给人以严肃感,易使学生心理紧张。如改用三角形站立队形,练习者有稳定感,从而减少了心理压力。
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美育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自然是审美教育的好地方,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适当地组织学生野游、登山的活动是有效地向学生进行体育和美育教育的好方法。在秋天组织学生登山比赛,看那金色的阳光、如火的红叶、林立的厂房-------鼓舞学生登上高峰。寓体育教育于自然美之中,学生走出了课堂,开阔了眼界,振奋了精神,丰富了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第四 将音乐引入体育课堂进行美育教育
音乐进入体育课堂,是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试想,如果把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准备活动、整理活动以及有节奏的循环练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将会提高。情绪的活跃带动了身体的活跃,为身体联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悦耳动听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神经系统,激发了他们的情绪,也激起了他们锻炼身体的热情,使他们受到美的教育。应注意的是,体育教学中采用音乐伴奏,所选音乐的节奏应根据动作的速度和要完成练习的节奏来定,不能生搬硬套。如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徒手操练习,因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活跃学生的身体,因而要选用节奏鲜明的曲子如迪斯科舞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运动起来。
第五 在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中进行美育
体育美大多表现为运动技术美,在课余训练中进行美育,就是要求学生在练习掌握运动技术时既是正确的,又是美的,体现了人的力量本质。在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实现理想目标,艰苦奋斗和百折不饶的意志,在竞赛中精神面貌十分重要。结合运动竞赛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培养博大的胸怀和良好道德,不以一时的胜负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从比赛中显示出学生的意志品质、精神力量。
- 【发布时间】2015/11/2 9:14:51
- 【点击频次】397